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救助2000人!江津有位“超级英雄”——“心语者”!!

江津网2018-05-15 18:06

“找到了!找到了!原来她是四川安岳人,离江津不远……”昨日,在江津区救助站办公室,连续通宵了两个晚上的周建军高兴得合不拢嘴,靠着从被救助者口中问出的一丁点可用信息,他再一次为救助站里的“亲人”找到了回家的路。

整理刚刚找到“回家路”的救助对象资料

这个今年已经41岁的甘肃汉子,外表粗犷,但内心柔软、心思细腻,靠着超强的学习韧劲和精确的洞察能力,他成功从不懂方言的民政工作者成长为一名善于与救助对象沟通的“心语者”。据不完全统计,在救助站工作的3年期间,周建军每年与救助对象沟通上万次,截至目前,已成功救助2000余人。

在津16年“乡音已改”津味浓

周建军,甘肃天水人,自2002年就在江津某部队任职,至今在津工作已16载有余。2013年,周建军脱下军装,来到区民政局低保中心,成为一名普通办事员。为了核查低保户的真实情况,他风雨无阻,跑遍了全区28个镇街,不少地方公路不能直达,常常要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

对于曾是军人的周建军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最让他头疼的是,作为一名外乡人,他并不会说本地方言!“用普通话跟村民交流,既不方便也不亲切,很多村民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周建军说。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周建军开始学习重庆方言、江津方言,并尽量运用到工作当中。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尽管方言中还夹杂着一丝甘肃味儿,但周建军的办事效率却明显提高,“方言哥”的名号也在村民中一炮而红。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2015年,周建军通过竞争上岗来到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除了24小时值班、夜间巡逻外,更重要的是为辖区范围内的流浪乞讨人员、独居老人、未成年人等提供临时救助。但这些救助对象大多存在精神状态或心理状态异常的情况,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成为周建军的一块心病。

向同事学、向先进工作者学,闲暇时间看相关书籍和视频……面对陌生的工作,周建军再次拿出了军人的拼劲,从头学起,通过各种办法与救助对象有效沟通,并不断总结经验。短短半年,周建军就摸索出来一套自己的方法,迅速成长为了救助站的中流砥柱。

周建军正在为浩浩理发

抽丝剥茧 与“失语者”的心灵对话

在善于与救助对象沟通的周建军眼中,不愿意说话、不能说话、不能清楚表达这“三不”人员被称之为“失语者”。“尽管与他们沟通很困难,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周建军说。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于救助人员的真心、耐心、细心。

不相信人、不说话、脾气暴躁,这是救助对象浩浩刚来到救助站时给工作人员留下的第一印象。“10岁大小的一个男孩,又矮又瘦,身上还带着一股酸臭味,看到就觉得好心疼”,周建军说,“当时我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帮他找到家人!”

据周建军回忆,那时浩浩已在外流浪了一年多,警惕性非常高。由于刚刚从派出所转到救助站,环境的突然转变让他的脾气更加暴躁,甚至出现了在寝室扔被褥、掀床等极端行为。

面对“叛逆”浩浩,周建军将他安静地带到自己的办公室,除了必要的语言交流,他只是陪着这个小男孩,洗澡、换衣服、理发,一起吃饭、看电视……不知不觉间,浩浩逐渐向这个和蔼的叔叔敞开了心扉。

周建军瞅准时机,立刻请来了专业的社工,与浩浩一起画画、玩沙盘、做游戏。令周建军没想到的是,一次画画游戏成为了帮助浩浩找到“回家路”的突破口。

在转入救助站的第二天晚上,通过“九华山小学”这一关键信息,周建军终于与湖南省公安民警联系确认了浩浩的身份信息。一小时后,浩浩与爸爸开通了微信视频,“爸爸,我好想你!”在周建军略显陈旧的手机里,满是相逢的喜悦与久别的泪水。

3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千名救助对象、几万次面对面沟通……周建军,一名新时代的“心语者”,迈步在江津的街头,驻守在艾坪山脚下的一方天地,为迷途的人们守护着——那个通往家的驿站……

特约记者 廖秋平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