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厉害了!北师大江津附属学校,平均每10个学生1个老师…

江津日报2018-05-29 17:51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选择一所学校,不仅要关注其是否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更要关注它的“软实力”。毋庸置疑,学校“软实力”内涵发展的主体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教师得到专业成长,学生才能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江津附属学校是一所新建的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高中为一体的高品质民办寄宿制学校,在硬件设施上投入10亿余元打造一流教育教学环境,具有突出优势。

那么,学校的“软实力”呢?

5月24日,记者深入该校打探发现,学校用心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专业成长、实现幸福执教。

人才新政抛出筑巢引凤“橄榄枝”

优质师资队伍的打造,不仅要有温润的“土壤”,更要提供充足的养分。借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东风,兴校之初,北京师范大学江津附属学校巧立人才新政,面向全国抛出筑巢引凤“橄榄枝”,吸引了一大批特级教师、名优教师。

深受学生喜爱的陈光均老师

人才新政如何体现?

PART

1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每位教师每年至少有两次学习机会,近距离聆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专家分享优秀教育经验、共享优质资源等,为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舞台;

PART

2

薪资优渥、绩效补贴、奖金丰厚,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增强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PART

3

免费食宿、统一制服、节庆祝福、生病探望,增强每一位教师对学校这个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该校初中部现有19名教师,其中就有2名特级教师、3名骨干教师;12名研究生、7名本科生;36人的小班化教学中,师生比为1:9.7,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孩子就配有1个老师,这无疑为师生互动、因人施教提供更多可能。

该校小学部也不甘落后,在职的46名教师中,有3名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2名研究生、38名本科生;教师团队平均年龄仅为34岁。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专多能”的“杂家”。

河南、吉林、陕西、山西的名师来了,江苏、内蒙、成都、四川的骨干来了,1个月不到,学校就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教师,他们奔着北京师范大学这个品牌资源和舞台,立志在江津这块沃土上实现价值、成就自我。

如此用心地抛出引凤“橄榄枝”目的何在?该校校长房保霖一语破的——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学校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让每一位教师都认可学校这个温馨的家,并相信在这个家里能得到更好的成长、成就更多的幸福。

人才成长注入崇德乐教“强心剂”

出新出色出成绩,名师名课名教材,求实求精求质量,北师大江津附属学校多措并举为教师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为崇德乐教注入“强心剂”。

初中部张悦老师

据介绍,该校始终把加强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大力开展师德专题学习,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本德宗道、兼济天下”“爱心育人、用心做事”的信念,引导他们不断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

特级教师马志荣老师正与一年级语文组老师们研读教材

“林崇德、黄会林这些平日里只能在教学书刊和电视荧屏上见到的教育名家,一直是我学习的偶像。没想到竟能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沟通、释疑解惑,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教师熊松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培训会后,内心十分激动。

孩子,这里一定要看仔细——特级教师杨晓丽老师正耐心指导学生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衡量师资力量强弱的一把标尺。记者打探到,该校多元化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通过开展专家一对一指导、校本自主培训、网上远程研修、外出高端研修,引导教师向教育前辈、经典专著“汲取营养”,鼓励教师走出去“取经学艺”,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学习成长“梯度空间”。

不少教师由衷感慨:

“在北师大江津附校工作,我感到非常幸运。在专业成长之路上,学校尽可能多地给予支持帮助,我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幸福感。”

正因为如此,该校有痴情教育教学、教学业务精湛、备受学生喜爱的特级教师鲁波、马志荣,有追求完美、精心呵护学生快乐成长的骨干教师陈光均、张悦,有端庄文雅、多才多艺、爱生如子的年轻教师杨倩、刘娟......

正因为如此,该校有用青春和热情书写爱与责任的教师唐敏、钟觅,有用执着和奉献让希望发芽的教师杨晓丽、乔亚玲,有不善言辞、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教师张星、汪东岳……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曾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在北师大江津附属学校,有一大批教师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她们用满腔真挚的爱,如春风化雨般呵护着每一位学生,如中流砥柱般助推着学校的快速发展。

人才梯队构建师资队伍“金字塔”

5月18日,在初一年级四班教室里,一场独具特色的新型高效课精彩演绎着……老师杨倩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享交流、合作探究,体现了“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的特点,真正让课堂变成了“知识的超市”“教学的狂欢”,让前来参加开放日的家长大开眼界、争相点赞。

吉他课

初中部家长代表凌宗贵感慨:“现在的课堂好活跃,每一个孩子都在与老师的互动中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分享、轻松地学习,就连我家那个不爱说话的宝贝都站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的太棒了!”

“嬗变”的不止杨倩老师一人,而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感受;“感叹”的也不止家长凌宗贵,而是大多家长的真实心声。

高尔夫课

该校以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实践为目标,引导教师从课程内容、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入手,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激发学生,最大幅度提升“45分钟”的“时间效益”,努力实现“节节都是优质课”,真正让课堂实现了由教会到会教、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型与升华。

初中部鲁波老师

助力转型和升华的是该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学校为每位教师都个性化定制了“三年个人成长计划书”,通过专家督导组一对一专业指导教学模式、特级教师推门听课分享交流教学经验、家长随时进校观摩师生课堂等方式,在教师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发掘高效课堂和优质课,帮助每一位教师驶上快速成长的“高速路”,登上成就自我价值的“金字塔”。

天冷衣服扣好——呵护学生快乐成长的乔亚玲老师

该校初中部负责人汪德林告诉记者:“名师、名课、名教材的引导与带动作用就像磁场,不知不觉地牵动着大家凝聚到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人才创新激活兴校强校“动力源”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实现学校提出的“精品化办学、国际化发展”的建设目标,就必须激发和善用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可君子和而不同。“如何让100多位教师和谐相处,又充分做好学校的主人,这也是学校管理中的智慧所在。民主管理是我们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学校主人的法宝,可以激活所有老师的创新因子。”该校小学部负责人罗燕说。

“我觉得我们的班本课程,就应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邀请有才艺和资源的家长进入课堂,与孩子们互动,让孩子们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一次民主管理征集意见会上,教师朱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朱莎的建议很快落地。邹妈妈的“种植课”来了,王爸爸的“理财课”来了,陈妈妈的“礼仪课”来了,张爸爸的“安全用电课”也来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班本课程的授课分享团队,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世界。

开学伊始,从教室到食堂到宿舍,低年级的孩子们有的像欢快的鸟儿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的像调皮的小猴蹦来蹦去,如何保证这些“连接地带”的安全和秩序?通过观察和思考,体育老师刘凤仙有了自己的主意。

每天中午12:00,刘凤仙会准时出现在孩子们的必经路段,给孩子们约定“一分钟安静不说话,两分钟悄悄到宿舍,三分钟有序去食堂”,大家整好队、再出发。在这过程中,刘凤仙还适时对表现特别棒的孩子奖励大红花、棒棒糖,有效保证了低年级孩子的安全和秩序。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想编一套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优秀篇章选编成册。”教师马志荣建议。“学校的选修课,可以发挥每个老师的专长,自主认领自主管理。”教师王雄涛献策。“建议学校弄个健身房,方便老师们课闲时去锻炼。”教师赵洋提议。

于是,一本本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出炉了,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初乳和心灵家园;国画课、钢琴房、武术室,成为教师们展示才艺的大舞台;而高标准建设的健身房,则成为干部职工强身健体浑汗如雨的好去处。

“教育的本质是相信人人都有才,助力人人都成才。我想这个‘人’里也包括教师。只有教师的成才之力,才有学生的成才之路,才有兴校强校的动力之源。”房保霖如是说。

《江津日报》记者 金小琳

通讯员 蒋金男

总编辑 叶文青

值班副总编辑 袁孝椿

编审 吴刚 责任编辑 陈柳颖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