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匠心浇灌传统技艺之花——走近市级非遗项目江津四面山传统烘笼竹编

江津区融媒体中心2020-11-13 10:12

江津四面山传统烘笼竹编的代表——火篼

记者 张渝

竹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之一。江津四面山传统烘笼竹编是四面山人民在历史演进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用四面山地区丰富的竹资源,通过造型、编织等技艺,创造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工具、器具、用具。

以“火篼”为代表的江津四面山传统烘笼竹编凝结着生活智慧的器用之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时代发展,江津四面山传统烘笼竹编的产品不只是满足传统生产生活需要,已经成为重要的艺术装饰符号,成为地方性文化特质的重要代表。

2019年7月,江津四面山传统烘笼竹编入选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我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以“火篼”为代表

烘笼竹编品种丰富、技艺精湛

江津四面山传统烘笼竹编的发展首先得益于独特的人居环境。在四面山地区,传统民居以独户院落为主要形态,每户人家周围栽植竹林,以楠竹、慈竹、水竹为主要种类。每户民居都有院坝,既满足晾晒农作物的需要,也是竹编制作划篾条、脱竹、准备竹料的场所,天气晴好时,人们就在院坝编织竹制品。

从工艺流程来看,四面山竹编主要包括备料、起头、编织、收口等四个阶段。“编织是竹编成型的关键环节,在起好头之后,将底部固定好的篾条向上折,再穿插篾片,用准备好的篾条穿插篾片进行编织。编好后将剩余的竹条再进行反编,编至背篓的底部。通过挑、压、弹、插、绕等手法,编织出器物的形状,并形成不同的花纹。”江津四面山传统烘笼竹编主要传承人龚世双向记者介绍。

从产品类型来看,四面山竹编从箩筐、米筛、背小孩的背篼、清洗土豆的洗篼到厨房用的碗篼、筷篼、簸箕,再到上山背柴的“尖子”、下河捕鱼的鱼篼,生产生活,无一不备。这其中最具特色的品类,无疑是本地竹编品种最多、技艺最为精湛的“火篼”。

四面山地区海拔较高,冬季寒冷,“火篼”是为了满足驱寒的需要,将火盆编织在竹器内而形成的独特的竹编品类。

追溯至先秦

烘笼竹编技艺源远流长

在四面山地区的土著族群中,自古以来就存在以竹编为工具和生活用具的技艺。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中,来自湖广、江西一带的移民,带来了江南一带流传已久的竹编技艺,慢慢的,这种技艺开始与地方性竹种以及生产生活需求相结合,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编织技艺,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当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又有多次移民潮影响到本地的族群生态,从而为竹编技艺的生成、融合与定型提供了社会基础。

从目前四面山地区保存至今的多个竹编器物来看,清末到民国时期,四面山传统竹编开始从满足自用的手艺,转变为一部分竹编艺人依靠手艺生产商品的技艺,竹编制品成为集市交易的重要品种。在四面山镇的集市,出现了“竹器行”,即专门从事竹器交易的定期市场。涌现出的竹编制品从器物类型到编织技艺的精美程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四面山地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竹编成为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的重要生产技艺。竹编技艺在四面山地区已经从当初的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转变为少数艺人掌握的专门技能。

近年来,随着四面山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四面山传统竹编迎来了技艺复兴期。

根植于民众

烘笼竹编承载特殊文化含义

江津四面山传统烘笼竹编呈现出鲜明的生活性、融合性特征。

四面山传统竹编最根本、也最重要的特征是生活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民众对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这里的竹编制品都是从群众住房周围随手取材,竹编制品在人居空间、生活环境、生产流程中处处存在。

同时,四面山传统竹编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与江南、中原以及云贵等多地的竹编技艺产生了融合,形成了融合性特征。书篮、绣篮等制品清新雅致,“洗篼”(洗土豆之用)、晒帘等制品实用粗犷,而“火篼”制品则更为精致。这些看似差别甚大的技法和制品,在竹编艺人手中融为一炉,成为独一无二的传统技艺。

随着近些年传统手工技艺的复兴与崛起,手工传统竹编成为了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商品。“四面山传统竹编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也出现了产业化运作,对外满足消费者追求传统文化及手工技艺的精神需求,对内增加技艺主体(匠人)的经济收入。” 四面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品价值已经成为四面山传统竹编的重要价值。

技艺与产业融合

保护生生不息传统技艺之花

龚世双是四面山传统竹编制作技艺主要传承人,现年66岁,家族世代从事竹编行业,在双凤场上以编制、销售竹器为业。龚世双完整掌握四面山传统竹编制作技艺的所有技术和技法,所有品类皆能编制,尤其以“火篼”最为知名。其编制的系列“火篼”不仅满足四面山地区群众生活之用,而且已经成为特色鲜明的艺术装饰品,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名片。据龚世双介绍,目前龚家已将竹编技艺传承到第五代。

四面山镇高度重视传统竹编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专门成立了传统竹编制作技艺保护领导小组,镇旅游和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具体保护部门;在镇政府预算中安排经费,专门用于竹编技艺保护和传承。四面山镇依托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举办“火篼节”,宣传与弘扬传统竹编文化。同时,还积极推动传统竹编制作技艺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其具备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基础。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