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创建历程2009年,九龙坡区被纳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城市,进入培育期;2011年,九龙坡区正式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城市;2013年6月,九龙坡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试点城市考核验收,正式进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期;2014-2016年,连续三年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考核为优秀;2018年5月,九龙坡区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综合测评,正式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5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关于确定马鞍山等城市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通知》,重庆市九龙坡区正式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示范时限为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
记者从区知识产权局获悉,通过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进一步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营造出了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提升了九龙坡区的整体形象,促进了九龙坡区创新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为九龙坡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西部创新中心窗口、创建知识产权强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了解,九龙坡区是重庆市第二个获此称号的区县。目标明确
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据了解,为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我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形成了“1 3”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模式。
去年,我区还制定出台了《重庆市九龙坡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实施方案》,确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主题,明确了“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同等规模城市先进水平,初步建成创造能力突出、运用成效显著、保护环境优化、管理服务高效、知识产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建设目标。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快速提升。发明专利、国际专利(PCT)申请量增幅不低于2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8件。国内注册商标、重庆市著名商标增幅不低于10%。作品版权登记15000件以上。
——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日益显著。计划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优势企业5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试点企业60家。支持企业实施专利转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产品达2000类以上,产值达600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推进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完善“两法衔接”平台的运行,行政和司法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
——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不断健全。引进5~8家国内知名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支持100家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托管,指导3家企业开展专利布局。政策引导
知识产权创造活力不断增强
为了增强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全区拟定《关于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窗口”行动计划》,先后出台了《重庆市九龙坡区创新(科研)平台建设方案(2016—2020年)》《九龙坡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印发《九龙坡区众创空间申报与授牌管理办法》《九龙坡区“十佳高新技术企业”“十佳技术创新团队”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大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围绕平台建设、能力提升、改革创新等,抓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两创示范”工作。
同时,积极培育引进新型研发平台。建立“1 6 5”投资促进体系,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建立与市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建成重庆高创机器人研究院、中韩KAIST智能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重庆市精密成形集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工厂化农业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全区已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4个。
此外,实施“知识产权提升”四大计划。即专利增量提质、专利“清零”、商标培育、版权资源“唤醒”计划,通过政策引导,近3年全区专利申请18115件,专利授权12607件,均居全市第1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798件,发明专利授权988件,分别居全市第3位和第4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3年的5.96件增加到了2017年的16.15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3倍。创新示范
知识产权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据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进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期以来,九龙坡区围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主题,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资本化,在全市乃至全国开创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工作,如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信用价值贷款试点、成功筹建全国首个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建成集科技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于一体的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建成全市首个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发放渝新券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知识产权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据了解,目前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已建成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璧山区、渝东南等11个重庆科技服务云平台分平台,完成基本功能架构建设21个;建成云平台创新服务基地4个。截至2017年底,大市场累计入驻科技创新资源供给主体9000余家,累计开展项目对接、技术转移、创新创业培训、合作交流考察350余场,线上线下结合累计服务超过10万人次。累计汇聚技术成果、需求、专家、服务等资源35000余项,实现技术交易及服务额约84亿元。
针对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烦、融资不可期的难题,率先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试点,探索建立了轻资产债权融资模式,带来了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的债权融资新体验,试点成果全市推广、获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肯定,已为96家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1.6亿元。记者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