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重庆自贸区 敢试敢闯敢创新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重庆自贸区 敢试敢闯敢创新)
不靠海、不沿边,自贸试验区如何建设好?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通道经济为引领,以物流驱动新兴产业发展,走上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虽地处内陆,重庆自贸区国际物流枢纽的框架已初具模样。向西:以中欧班列(重庆)为主线,铁空联运直达欧洲;向东:依托“渝甬”“渝沪”海铁联运班列,与长三角地区紧密相连;向南:经“渝黔桂新”铁铁联运通道,通向海上丝绸之路;向北:“渝满俄”班列连接起“重庆—俄罗斯”双向市场。重庆的货柜上,汇集了德国机油、俄罗斯纸浆、柬埔寨大米、泰国咖啡、原装进口汽车……
肩负改革开放试验田重任,重庆自贸区大胆创新,向改革要动力,释放制度活力,获得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截至今年6月底,自贸区新增企业16985户,注册资本超过1374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超过22亿美元。
新模式涌现,政策供给不断创新
重庆象屿汽车公司负责人陈慷益的办公地,今年从福建迁到了重庆。重庆自贸区创新实施的“铁路运输信用证结算”,让他看到了“陆运”胜过“海运”的前景。
“以前银行只认可海运提单,不认可铁路提单。我们通过中欧班列开展平行汽车进口业务,必须提前电汇全款,海运则可以货到付款。相比而言,陆运虽然节约了20多天时间,但资金方面的压力大。”陈慷益说,“现在问题解决了,平行进口汽车到了重庆进行保税贸易,资金压力还能再减小。”
今年3月,首批以铁路信用证作为国际结算方式的平行进口汽车,由中欧班列运抵重庆铁路口岸。如今,重庆自贸区已实现规模化和常态化应用“铁路运输信用证结算”,平行进口汽车数量大增,品种也愈发多样。
第一批“吃螃蟹”的,还有华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飞行模拟器的融资租赁,在内陆没人做过。根据我们提出的诉求,重庆自贸区专门派团队到天津学习,推动项目实施。”公司行政人事部总经理刘小川说,“从项目公司登记注册到引进设备,最后出区交付承租人,前后不到5个月,效率远超预期。”
“自贸区的政策利好,吸引不少企业参与融资租赁业务,为重庆引进更多更好的高端设备。”刘小川说,华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两单飞行模拟器租赁业务。
中国与新加坡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行;企业在32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采用人民币结算,金额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30.2%……重庆自贸区的一系列探索实践,源自政策供给的不断创新。
重庆自贸区全面复制前两批自贸区改革成功经验,推动落实改革试点任务,形成13个改革创新典型案例、34项制度创新成果。由重庆海关推出的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缴税款和简化业务核准手续的“四自一简”监管创新,已在全国推广。
新措施频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重庆自贸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施商事主体注册登记“五办”:网上办、马上办、随地办、辅导办、帮你办;涉税事项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全程网上办”。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重庆率先建成区域识别系统,正式运行大数据监管信息平台,成立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组建法制保障工作组,事中事后监管和主体权益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在九龙坡区,福中集团就享受到“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的“一窗式”服务。即便来自沿海发达地区,重庆福中集团品牌总监朱春燕也为此点赞:“3个工作日内,7家公司完成注册,‘重庆速度’让人刮目相看。”
“对于企业来说,政策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准入更便利、限制更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得到的制度政策供给更充足。”重庆自贸区办公室副主任付嘉康表示,“这也是自贸区改革创新的方向。”
“企业需求‘倒逼’机制创新,在自贸区成为常态。”重庆泓艺九洲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航说,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出“报税延展、跨关区”等需求,很快得到政策层面的响应,还为企业开通了一般纳税人资格。张航认为,“‘未明令禁止即可创新尝试’,凸显了自贸区的包容度和自由性,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创新发展机会。”
令韩国RB集团株式会社副董事长张晓燕心动的制度红利,是自贸区放宽对外商投资准入的限制。
“审批变备案,优化了流程,缩短了外企投资落地的时间。我们已经成立了2家中外合资医院。下一步,顶尖医疗设备的引入、国际医生团队的执业,也都能在自贸区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张晓燕说。
新业态落户,激活经济发展潜力
清晨,来自泰国的活虾已经摆到了重庆主城区多个水产市场的摊位上。“只用4小时,活虾就通过了各类检查,直达重庆人的菜篮子。”转运水产的物流公司负责人感慨。
通过国际客货运航线,泰国活虾“直飞”重庆,再转运销售市场乃至端上市民餐桌,最快不到10小时。在重庆自贸区,“空检通放”的监管模式探索,让进口大宗食品流程时间缩短80%以上。由“南向”通道从泰国和越南进口的水果,经云南磨憨口岸直达重庆口岸,时间只需江海联运的1/4。
建设“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开展进出口货物国际采购、分拨业务,构建进口货物专业市场和进口商品分销体系……贸易新业态正激活重庆经济发展潜力,并悄然改变市民生活。
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以后,企业只需进入1个系统,有关单据只需提交1次,企业通关时间缩短10%以上,成本下降10%以上。通关效率提升,促成企业成本渐减,并带动终端消费价格下降。
“分拨中心 直营销售”模式,为重庆累计引进55家企业,涉及3万种商品品类,交易额超过18亿元。当当旗舰实体书店、苏宁易购、无人超市GOGO等一批智慧零售、跨境电商纷纷落户自贸区。
融资租赁、全球维修业务顺利起步,飞机保税租赁实现突破,跨境电商、汽车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在重庆自贸区的新框架下,传统加工贸易产业随之改造提升,带来了零部件和智能终端出口的放量增长。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9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