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开州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凑响富民强区脱贫攻坚强音

开州新闻社何仁勇2018-06-06 10:44

特色产业挑大梁 脱贫实现加速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产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区紧紧扭住“持续增收”这一核心,围绕“选准特色产业、扶持新型主体、构建利益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的思路,长短结合发展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围绕“区域适宜、统筹布局、一村一品”的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全区发展优质粮油190.8万亩,蔬菜31.06万亩,水果53.3万亩,油料25.28万亩,中药材30万亩,生猪出栏101.4万头,羊出栏46.05万只,产业发展覆盖88.9%的贫困户。全区流转土地43万亩,发展农业企业107个、合作社1578个、家庭农场820个、种养大户2.98万户,1.5万户贫困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就业务工等方式从中受益。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3个,乡村旅游覆盖贫困村87个,覆盖贫困人口4.8万。

通过产业扶贫,我区奏鸣了一曲富民强区的脱贫攻坚交响乐。

开县春橙:

遍地黄金果,敲开致富门

几乎是一夜之间,开州春橙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成为全国消费者心中的“网红”。

据区政协文史科教委主任刘登平介绍,自汉代以来,开州就是蜚声华夏的“橘乡”。为发展和监管开州的柑橘产业,汉朝曾在这里特设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橘官”。唐朝时期,开州柑橘被作为贡品上交朝廷,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虽然开州拥有辉煌的柑橘种植历史,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州柑橘受市场滞销、品牌打造乏力等影响,特色产品变成了大路货,在市场上无人问津,让果农损失惨重。

我区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决定利用柑橘种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市场前景较好的晚熟柑橘品种。经过精心培育,以春锦橙、春脐橙、春血橙、春桔橙等多个品系为代表的“开县春橙”应运而生,在荣获“中华名果”“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桂冠后,成为市场“宠儿”。

△果农忙着采摘春橙。记者 叶娟摄

如今,“开县春橙”作为开州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正发挥着产业扶贫的巨大作用。

同一块土地,农民种柑橘的产值远超传统农业。“种了‘春橙’后,收入翻了一番,脱贫没有问题!”长沙镇长沙村贫困户张武菊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春橙让她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张武菊所在的长沙村,不少村民靠种植春橙,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竹溪镇大海村,记者见到开州绿周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太胜。近年来,文太胜在丰乐街道、竹溪镇等地流转土地,大面积种植春橙,让村民们鼓足了腰包!文太胜介绍,在带动果农增收致富的同时,下一步还将推进乡村旅游的绿色发展,让市民欣赏春橙花果同树的美丽景观,现场体验采摘乐趣。

木香产业:

清香飘全国,富民又兴业

每到春耕春种好时节,在关面乡七里坪中药材产业园却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在这个全国木香GAP标准化产区,药农正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关面乡木香占据全国木香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号称“中国木香之乡”“秦巴药材宝库”。木香种植是关面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剪影。以木香为代表的中药材,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产业。

关面乡地处我区北部山区,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地广人稀,山高沟深,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近年来,关面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增收探索一条新路子。

△木香产业助力脱贫。记者 刘康摄

“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是我们的劣势,但良好的生态环境、特殊的山地气候特别适合中药材生长,这却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面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一村一品”的布局,大力发展以万亩木香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逐渐形成以中药材为特色的乡域经济格局。

为让木香能种、能收、能卖并卖上好价钱,我区依托现有木香原材料生产、供应、粗加工要素集聚和区位优势,大力吸引有精深加工技术、科技研发团队、市场销售渠道和资金实力雄厚的医药企业入驻木香生产加工基地,由卖原材料向卖药品转变,提升木香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积极推进品牌驱动战略实施,鼓励引导木香生产加工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目前,“开县木香”已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频频亮相国内大型展示交易会,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木香喜获丰收。记者 刘康摄

关面乡从木香种植、加工到销售,不断转型升级,目前已逐渐形成完整的木香产业链条,木香产业成为当地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

关面乡泉秀村3组村民唐绍权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去年他家种植了350亩木香、黄连,纯收入有14万多元。

乡村旅游:

昔日穷山沟,今变聚宝盆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烤的是转转火,吃的三大砣(土豆、玉米、魔芋),点的是灯灯角,睡的是包谷壳;有女要嫁出满月槽,好男莫到狗儿坪……”这是一首反映多年前满月乡马营村(俗称狗儿坪)贫困落后面貌的民谣。

近年来,马营村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这里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是避暑养生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每年夏天都会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避暑。

△ 马扎营晨雾景观。记者 刘康摄

程志斌原是马营村一位地地道道的贫困户。满月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后,他响应号召回到马营村开了第一家农家乐“龙马山庄”,如今生意红红火火,赚得盆满钵满。他不但聘请贫困群众务工,还与贫困户签订了蔬菜、土鸡购销合同,带动贫困户发展种养殖增收致富。

为让更多贫困户享受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2016年,满月乡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全力打造国家AAAA级景区。利用专项扶贫资金,按照10:41:49配股保底分红模式,即村民委员会占10%股份,贫困户占41%股份,公司占49%股份,公司49%股份用于乡村旅游升级打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每年给贫困户不低于6%配股分红。

除了分红,合作社还负责收购、加工当地的农产品,保障山货有处卖。山货一部分通过加工、包装销往市场;另一部分在度假村里作为食材卖给游客。此外,度假村还优先聘用本地贫困群众务工。

“在度假村干活一个月有2000元工资,还能参加旅游服务培训,以后我开农家乐,能用得上。”村民朱发培兴奋地告诉记者。

乡村旅游让马营村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焕发新的活力,变得美丽富饶,宜居、宜游水平不断提升,成了我区北部山区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厚坝乡村旅游景区。记者 刘康摄

除了满月乡马营,谭家镇花仙沟、开州盛山植物园、长沙镇紫海云天、厚坝镇水云天等乡村旅游景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开州大地上。数据显示,我区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3个,乡村旅游覆盖贫困村87个,覆盖贫困人口4.8万。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