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帮忙渡难关 好干部带来新希望
本报记者张芳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德镇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民政兜底全覆盖,通过实实在在、真情实意的帮扶,让贫困群众享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让贫困户的生活有了奔头。
在大德镇三树村,45岁的谢家友是村里的贫困户,因为小时候玩雷管被炸断一只手成了残疾人。2000年,他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未成年的女儿需要他抚养,生活一下陷入困境。
“一只手干活很不方便,栽秧割麦这些农活都干不了,重活也不能干,只能干一些轻巧点的粗活,比如种玉米、红苕和养鱼,即使这样依然入不敷出。”谢家友回忆起妻子去世后独自抚养女儿的那段艰难时光。
谢家友虽然残疾,但对女儿要求极为严格,他希望女儿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所幸的是,女儿也很争气,前年考上了大学。
女儿上大学,谢家友有喜有忧,喜的是女儿学习好,忧的是上大学的费用没有着落。正在谢家友一筹莫展之际,国家雪中送炭的好政策——精准扶贫,如一缕春风向他吹来,女儿谢志祥享受了困境儿童的政策。
扶贫干部针对谢家友的情况,不但为他采用政策兜底,让他享受低保,女儿享受困境儿童救助,还为他家的C级危房加固修缮,同时把他家的厨房改造了。
谢家友虽然身体残疾,但他自强不息,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多做活儿多挣钱。村干部了解到他的想法后,又积极为他谋划产业。“他干重体力活不得行,我考虑是不是可以给他栽一些果树,比如李子树这些产业,让他来管护;我们还为他规划养鱼,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他的家庭收入。”三树村村干部李威说。
扶贫干部的真情帮扶,也让谢家友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他想在城区找一份工作,多增加一份收入,以减轻家庭负担。目前,帮扶干部针对谢家友的意愿,也正在为他四处寻找适合的工作。
“女儿就是我的希望,她目前在重庆读书,再过两年毕业找到工作后我的负担就减轻了。”谢家友说,现在有帮扶干部帮他渡难关,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