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进村头下地头到屋头 真情服务暖心头

开州日报2018-06-21 10:51

本报记者郭小勇

去年7月,五通乡三元村来了6个“外地人”,他们吃住在村,每天不是和村民聚在一起了解民情、商讨发展大计,就是下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干这干那,不到一年时间,他们这些“外地人”成了村民眼中的“家里人”。他们就是被当地村民称为项目建设“工程队”、矛盾纠纷“调解队”和忘我工作“先锋队”的三元村驻村工作队。

项目建设的“工程队”

“我们不管你们是哪里来的,也不管你们是来干什么的,如果你们不想办法帮着把村里的路、水问题解决好,说什么都是空了吹。”2017年7月,以张利平为队长的三元村驻村工作队进驻该村第二天就召开了村民大会,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村民对村里落后的道路、水利设施建设极为不满,他们成了村民的“出气筒”。

今年已经55岁的张利平一直在基层工作,对做群众工作很有经验,看到村民很生气就大声说:“我们这次来就是帮大家解决问题,请大家放心,如果不能把大家关心的问题解决好,我们6个人就不走了。”他话音刚落,就引得村民一阵笑声。

张利平知道,如果说出去的话不能兑现,就算他们不走也得被村民赶走。

全村的道路、水利设施现状究竟怎么样?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驻村工作队开始了大调查。他们2人一组,翻山越岭、进村入户,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跑遍了全村的山山水水。

“道路、水利确实是三元村的‘短板’,如果不能将‘短板’补起来,这个村就不可能脱贫,更不可能致富。”弄清情况的驻村工作队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四处争取项目和资金,一方面坚守施工现场确保质量和进度。

硬化公路5.6公里,修建人行便道5.1公里,对全村泥结石路进行全面整治;修建人饮池15口,整治2口水库和7口山坪塘,让全村自来水实现了全覆盖……驻村工作队硬是用行动兑现了来时的承诺。

矛盾纠纷的“调解队”

“张队长,我今天在地里掏边沟时,挨着我家住的那户硬说我把他家的地挖了,一直找我扯皮,你们去帮着调解调解。”5月3日,就在张利平准备入户时,6组村民杨朝山找到了他。

“走,我跟你一起去看看。”快一年的时间里,张利平已经多次遇到这种情况,他知道村民间的一些小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化解,极可能演变成大矛盾,所以他二话没说就跟着杨朝山去了现场。

“你们来评评理,我家土地和他家土地就是以这条边沟为界,他掏边沟向我这边弯了一些,这是不是想占我家的地?”在双方的争吵中,张利平总算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两家人住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我还不相信一锄头土地抵不上你们几十年的邻里感情。”张利平的一番话,说得双方都不好意思,最后握手言欢了。

“驻村以来,我们已经帮村民调解矛盾纠纷五六十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邬前富说,现在村民一遇到矛盾就来找他们,这是对他们的信任和认可,所以不管多忙多累,只要有村民来找,他们都会想办法在第一时间将矛盾处理好。

“他们处事公平公正,大家都很认可。”曾与其他村民发生过矛盾,前来求助过驻村工作队的桑茂全说,在他们的调解下,他和另一方不仅化解了矛盾,而且关系比以前更好了。

忘我工作的“先锋队”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进驻村里那天起,工作队的6名队员就抱着干一番事业的想法忘我工作,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干部新作为、新担当的乐章。

张利平是驻村工作队最年长的,要是放在以前,他这个年龄应该是待在机关做点清闲活,但为了扶贫工作,他二话没说就接受了组织安排给他的驻村工作。

“我做农村工作有经验,要是你不去我也不去,那扶贫工作就没人做了。”对于家人的不理解,张利平总是耐心地做思想工作。

与张利平相反,今年24岁的张艳恰恰是驻村工作队里最年轻的,别看他年龄不大,但在驻村工作中,他一点不比“老同志”差,苦活、累活总是抢着干。他常说:“年轻人就是要多干点。”

今年3月,张艳当了爸爸,由于村里工作太忙,他直到小孩快两个月时才回了趟家,第一次见到孩子时,他和妻子都泪流满面,但第二天他又回到村里。

如今,这6名来村里不到一年的“外地人”,已成了村民的“家人”和“亲人”,大家不仅能清楚地叫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对他们在村里所做的事情也如数家珍。

“有这么好的工作队帮我们,不脱贫才怪。”“现在村里有这么大的变化,全靠他们。”驻村工作队所做的工作,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