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农民:顶着烈日抢收水稻忙 力争成熟的水稻颗粒归仓
挞稻谷
割谷子
稻谷装袋
扛稻谷回家
晒稻谷
本报记者 郭小勇 文/图
立秋这个节气,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时间节点,喜的是经过了一年的辛苦劳作,水稻迎来了收割期,忧的是“秋老虎”也随之而来。在阳光直射、40℃左右的高温下,怎样才能把黄灿灿、沉甸甸的水稻收回家?这成了摆在每个农民面前的难题。
8月14日,又一个高温红色预警天气。天刚亮,家住南雅镇大冲村2组的杨世才就和老伴叫醒了睡梦中的女儿,扛着半桶,抱着篾席下到田里,开始了今年首次挞谷子。
挞谷子需要一个人割水稻,两个人挞,所以3个人是挞谷子的“标配”,尽管女儿对挞谷子十分不愿意,可又实在不忍心父母太辛苦,只好硬着头皮前来帮着搭把手。
“趁早上凉快早点出来多挞点。”杨世才一边安装半桶,一边对记者说,他现在年龄大了,挞谷子也没有以前快了,今天还不知道能不能把这块田的谷子挞完。
虽然杨世才说早上凉快,但记者站在稻田里并没有凉快的感觉。为了便于收谷子,杨世才早在几天前就放干了田里的水,连续的
高温不仅催熟了水稻也烤干了稻田,虽然过了一个晚上,但田里的温度并没有降多少,记者明显感觉到热烘烘的。不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浸湿了。
等杨世才做完准备工作,女儿已经将割下的水稻一小捆一小捆地整齐摆放在田里,杨世才和妻子吴正玉开始挞起谷子来。
挞谷子是农活中的重体力活,要两手高高举起水稻把子,用力向半桶里挥去,而且这样的动作一天要重复成千上万次,往往累得腰酸背疼,停歇下来后,两只手连筷子都拿不起。
“挞谷子既要用力,也不能用蛮力。”杨世才一边挞着谷子,一边向记者介绍,如果力用小了,谷子就挞不干净,如果力气大了,谷子就会飞出半桶,给他们带来损失。
虽然杨世才挞谷子也有四五十年了,做起看似轻松,但实际上并不容易,因为没过多久,他头上就挂满了汗珠,衣服已被汗水打湿透了。
早上7点多钟,太阳已升上了天空,明晃晃的阳光照在田里,让稻田变成了“火炉”,记者站在里面觉得酷热难耐,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劳作,杨世才他们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坚持。
在近40℃高温的炙烤下,连续挞了4个多小时的谷子,杨世才一家才停下来,他们把谷子装袋扛回家吃早饭,这时已经快到11点钟了。
“中午在家晒谷子,下午四五点钟再出去。”杨世才说,今天要加点劲才能把那块田里的谷子收完。
“你为什么不用机器收谷子。”记者问。
“种庄稼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亲手收粮食。”离杨世才家不远的地方,收割机正在忙碌,但杨世才告诉记者,他更愿意人工收割,这不仅仅是节约成本,重要的是动了手才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他今年71岁,种庄稼已有四五十年了,对栽秧挞谷有感情,只要还动得了,他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