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开州区白桥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和生态家园建设

开州日报向章,通讯员 刘文2018-08-31 09:53

白桥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和生态家园建设

不见炊烟起 但闻饭菜香

本报记者 向章 通讯员 刘文

“炊烟袅袅,饭菜飘香”这是昔日广大农村的一道风景。而如今在白桥镇,取而代之的是“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这是该镇近年来全面建设农村沼气池,推动新农村建设出现的新景象。

“沼气灯、沼气灶,沼渣、沼液做肥料,家务劳动强度小,农民生活步步高。”这是该镇群众的口头禅。

全镇已建沼气池2200余口

近年来,白桥镇因地制宜,以沼气建设为载体,带动农民改厕、改圈、改厨,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和生态家园建设。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沼气池2200余口,用气户占适宜农户的42%,其中桂花村和白桥村使用沼气的农户达到60%以上。

“建了一口沼气池,我们好比搬到了一个新家。”桂花村村民郑成坤指着厨房里干净的不锈钢沼气灶具告诉记者,现在家里做饭或煮猪食只需一拧开关就行,彻底告别了砍柴烧煤的日子。

“多饲养家禽,产的气才足,出的肥才多。”桂花村村民余昌美告诉记者,圈舍变大后,她扩大了养猪规模,从以前的两三头猪养到了现在10多头。

“现在老百姓对沼气池建设积极性很高。”白桥村综治专干余素珍说,虽然开始做工作时,很多老百姓不理解,但随着沼气技术的日益提高,加上后期的服务到位,老百姓尝到了不少甜头。近年来,全村已有210户村民自愿修建了沼气池。

沼气池带动农民增收节支

月霞村村民何成对于修建沼气池的好处,给记者算了他家的增收节支账:他家于2015年投入1500元,建成1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同时进行了“三改”,每天产生的沼气除供他家3口人早、中、晚煮饭用外,还可以煮一次猪食,基本上不再烧柴和煤,每天可节约燃料费5—6元,一年节约燃料费1800元以上;每月产出的沼肥有2立方米,相当于20公斤肥料,折款为40元以上,并且沼渣沼液施肥不烧苗,增加了土地的有机质,大大节省农药支出;建沼气池提高了养殖积极性,养猪平均增收30%以上;经沼液浸泡过的种子产出的苗儿壮,能增产10%左右;利用沼肥种植的无公害蔬菜、水果在市场上销路好。

发展沼气池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满是烟尘的灶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贴着瓷砖的干净厨房;臭气熏天的粪坑和猪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冲水式厕所和洁净的圈舍;鸡鸭都改成了归栏养殖……

在采访过程中,白桥村村民何云德兴奋地说:“我妻子经常说,自从建了沼气池后,进灶房没有烟熏火燎了,房前屋后没有家禽粪便臭味了。”

“三改”改出新生活新风尚

在柏大村推进沼气池建设项目时,村民蔡晓英因建沼气池并进行改厨、改灶、改厕“三改”演绎出的家庭婚姻故事引起了记者关注。

两年前,蔡晓英因没把“三改”当回事,差点把孩子的婚事搅黄了。原来没过门的儿媳第一次到她家来,看到她家还在烧柴煮饭,满屋灰尘,庭院到处都是柴草、粪便,又脏又乱,当即提出与她儿子分手。儿媳妇给出的理由是,家里连个像样的灶具都没有,庭院到处都是柴草、粪便,说明婆婆一定不爱整洁,将来到了这家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蔡晓英知道这事后,立即着手建了沼气池,进行了“三改”。儿子结婚那天,儿媳主动退掉婆家准备的2000元上车礼,给婆婆说这钱补贴家里“三改”的花费。

儿媳妇走进这个家庭后,既勤快又持家,每天把厨房、庭院、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到儿媳会持家,婆婆主动让出了家庭经济管理大权。

柏大村党支部书记张丙成说:“在农村建沼气池并进行‘三改’,改掉了坏习惯,改出了新生活、新风尚,还改出了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