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撂荒地”变“生钱地” 打开村民“致富门”

开州日报2018-11-28 11:02

村民采摘成熟的菊花(资料图片)记者熊程成摄

本报记者向章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白桥镇月霞村文财生态经果园,郁郁葱葱的红心蜜柚林映入眼帘。

“我刚来的时候,山上的芭茅长得比我还高呢,这几年芭茅都被我清理掉,改为种植红心蜜柚了。”蜜柚园的主人倪文财边比划着自己的身高边说,自打他承包这片山坡后,蜜柚树取代了往昔疯长的芭茅,显得格外有生机。

“最多的一棵树挂了100多斤柚子呢!”倪文财告诉记者,当前蜜柚园已进入丰产期。他的320亩蜜柚园,今年共摘了20多万斤果子,收入近60万元。

“最近刚刚将树上的最后一批柚子全部卖完了。”倪文财乐呵呵地说,他引进的新品种红心蜜柚,种出的柚子核小、果大、肉多、味甜,每到收获季节,各地客商都来抢货。

据月霞村村主任何义成介绍,他们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前些年这里荒坡乱石岗比比皆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山地闲置荒废。当地村民长期过着“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油盐钱”的日子。

怎样才能既改变群众的贫困生活,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做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近年来,月霞村将闲置山地通过整合流转租赁给种植大户,让“撂荒地”变成“生钱地”,为困难群众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门。

文财生态经果园是白桥镇村民“靠山吃山”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全镇还有村民依靠桂花村1100亩菊花园和1800亩核桃园、武城村的400亩蓝莓园和800亩猕猴桃园、白桥村800亩柑橘园、上桥村400亩板栗园、中柏村2000亩李子园等脱贫致富的。

近年来,为了让闲置土地发挥效益,白桥镇以“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为抓手,通过将闲置土地资源集中连片流转开发利用,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与此同时,白桥镇找准贫困根源,紧盯脱贫目标靶向,实行“土地 务工 分红”模式,分享土地增值、就近务工、入股分红等多项红利,实现“一亩地养活一个人,几亩地致富一家人”的脱贫目标。该镇还牢牢拧紧脱贫致富“一根绳”,扭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不放松,采取“公司 基地 贫困户”“家庭农场 贫困户”“合作社 贫困户”等形式,为稳定脱贫增收提供强有力的骨干产业支撑。

让闲置地变致富地,不仅有月霞村倪文财、武城村何召兵、白桥村陈书芳等开荒人从中受益,也带动了当地不少村民增收致富。

“我今后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了。”已领到今年1800元土地租金的桂花村村民余功庭开心地说,过去守着闲置土地没有收入,现在荒山荒坡也能赚钱了,而且还能在菊花园务工、学习种植菊花的技术,真是好。

“我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术,出去打工又没人要。在园里做工一天能挣80元,我们这些留守妇女也成了家里‘拿工资’的人。”在桂花村菊花园务工的村民谢大碧说。

“我长年在菊花园做工,主要从事锄草、施肥、采摘等活计,都是村里人能干的活,每年能挣2万多元,收入比较稳定,一家人生活过得稳稳当当的。”桂花村3组村民余昌杰笑着说。

白桥镇党委书记田熠介绍,该镇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规模发展特色绿色种植业,建立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全镇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促进山坡增绿、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他表示,今后该镇将进一步盘活闲置土地,大力发展生态富民特色绿色产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让特色生态产业园成为山区人民的“聚宝园”。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