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沟”变成了摄影胜地
重庆开州因地制宜力破消落带治理之困——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臭水沟”变成了摄影胜地
“现在汉丰湖变漂亮了,要是在10年前,这里哪有人来啊。”王冀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开州人,他感叹道,10年前汉丰湖在这个季节早已开始发出恶臭了,周围的黄泥巴、堆积的垃圾、死鱼死虾到处都是,“我们过路都是用跑的,还要捂住口鼻”。
开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因为三峡水库蓄水倒灌形成的消落带,令当年的汉丰湖成了开州人眼里的“臭水沟”。由于库区蓄水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模式,由此在库区范围内的长江干流及支流两岸形成了落差达30米的消落带。消落带里的生态异常脆弱,少有植被覆盖。
近十年来,开州区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和管护机制,探索出了消落带生态治理的有效办法,初步破解了消落带治理这一世界难题。
居民曾饱受消落带“折磨”
初夏时节,汉丰湖里波光粼粼,不时还有几只白鹭、斑嘴鸭掠过,四周山峦、房屋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让“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靠近一点,维持住表情……”近日,在汉丰湖乌杨坝的观鸟平台上,《工人日报》记者看到一对准夫妻正在拍婚纱照。摄影师告诉记者,“在这里拍照,以绿水青山为背景,拍出来很好看。”
而这,在之前是想也不敢想。“我们以前从4月开始就不敢开窗户,因为太臭了,到了夏天蚊虫随处可见。”开州区镇东街道的一位个体户说。
事实上,受消落带“折磨”的不只是汉丰湖周边的居民们,澎溪河沿岸的农户们也曾苦不堪言。记者了解到,澎溪河发源于开州雪宝山,被誉为“开州的母亲河”,是长江一级支流。自三峡工程建成以来,澎溪河沿岸形成了典型的消落带。
开州区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熊森表示,在175米的水位线以上,城市、乡村都很美观。但水一旦泄下去,消落带就成了裸露区域,陡坡土层流失而基岩裸露,杂草丛生,许多漂浮物挂在上面,脏乱不堪。并且,开州的消落带位于城区中心,分布在人口稠密的新城周围的河谷平坝地,连片面积达24平方公里,形成面积大、影响人口多、地势条件特殊、生态承载能力弱的特点,开州的消落带治理显得尤为紧迫。
为消落带披上“绿衣”
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能否治理好消落带,关乎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对于开州来说,地处城市中心的汉丰湖曾饱受居民的诟病,因此,如何因地制宜解决汉丰湖消落带问题就成了开州探索消落带治理道路的关键一环。
2008年,为了减少坝上消落带的面积,缓解消落带对城市造成的环境影响,开州曾在三峡水库澎溪河回水末端建成了一座长507米、高24米的水位调节坝。如此一来,在调节坝的上游就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内湖”——汉丰湖。
“汉丰湖水位调节坝的建成,让开州消落带面积从42.78平方公里下降到27.98平方公里,使汉丰湖消落带落差由原来的30米降到了不足5米。”熊森介绍道。
“消落带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熊森说,为了给辖区消落带穿上“绿衣”,开州在澎溪河及汉丰湖消落带实施了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系列生态工程,创建了消落带治理的基塘工程、林泽工程、鸟类生态环境重建工程及多带多功能生态缓冲系统工程。
由于反季节的水淹和干旱,寻找适合在消落带上生长的植物是一大难题。开州通过多年来的试验示范,筛选了耐冬季深水淹没、适于消落带季节性水位变化环境的20余种草本植物、10余种木本植物,如今存活状况良好,发挥了护岸、生态缓冲、景观美化和碳汇功能。
成效初显仍任重道远
“随着‘四大工程’的实施,开州辖区内消落带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熊森告诉记者,是否有鸟类栖息,是评价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准。而开州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和修复工程,汉丰湖湿地及澎溪河湿地的水清了,鱼多了,植被繁盛了,每年来此栖息的水鸟有200多个品种、2万余只。更有斑嘴鸭一类的候鸟在此地繁殖,成了留鸟。
开州区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黄亚洲介绍称,现在的汉丰湖、澎溪河生态系统健康、水质良好、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发现了6个新增的鸟类品种。
“事实上,不论是消落带治理还是水生态修复,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红利,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显智表示,开州区治理消落带的实践表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2018年,全区旅游接待游客903.13万人次,旅游收入55.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7%和15.57%。
“就目前来看,开州区消落带治理的系统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部分经验也在周边省市得到了推广,但消落带治理是一个长期工程,还任重道远。”熊森表示,以前的治理方式和手段属于粗放型,未来要向精细化发展。(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采访手记
生态保护就是最好的发展环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从记者半个月蹲点走访的见闻来看,重庆开州可以说是库区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存的典型之一。无论是候鸟变留鸟,还是“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都证明了开州治理库区消落带和生态保护的路子具有可行性,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应长江沿岸尤其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的良方。
破解消落带治理之困,不仅对开州意义重大,更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有着深远影响。开州的治理模式,目前成效初显。走访开州大浪坝、渠口坝等地区,看到生长在消落带区域的水稻、玉米等庄稼,深感库区消落带治理迫切需要探索一条既能解决村民耕地问题,又能保护消落带生态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