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筑牢生态屏障 绘就别样风景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11月20日,2021重庆英才大会期间,2021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英才论坛在两江新区举行。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黎以《筑牢生态屏障 绘就别样风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两江实践》为题,现场分享了两江新区绿色发展的成果与经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两江新区聚焦‘234’、打造‘三个区’。”张黎说,两江新区聚焦“双碳”目标,全力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聚焦“三生”融合,全力打造公园城市样板区;聚焦“四战”齐发,全力打造污染防治示范区。
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
两江新区是重庆制造业发展重要阵地,域内聚集多家传统产业企业,在“双碳”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积极发挥国家级新区示范引领作用,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步伐,坚决落实好绿色政策,率先探索开展全域战略环境评价和‘三线一单’编制。”张黎表示,两江新区接续开展4次规划环评,从区域和产业层面对环保指标进行总体把控,在此基础上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审批时限缩短90%以上。
近年来,两江新区严格执行国家、重庆市产业政策和产业准入规定,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完成3家企业环保搬迁,现有涉重、涉化企业、重点用能企业的技术、能耗、环保、安全等全面满足相关标准规范。
远达环保、康达环保等一批节能环保企业落户;新安洁作为智能环卫领域的骨干企业,在北交所成功上市;新能源汽车产能未来将超30万辆;国内首个国家级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工建设……
张黎介绍,两江新区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绿色金融等绿色产业,加快汽车向新能源转型,积极布局氢能源产业,以产业绿色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转型。
科技创新是新区今年的“一号工程”,两江协同创新区聚集的38家大院大所、110个科研团队及500名余名博士,也为两江新区推动绿色科技创造了更好条件。
比如,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联合打造国家电网电池储能技术实验室,共同开展电池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成果推广、标准研究、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
比如,重庆鲁汶智慧城市研究院打造了可持续绿色环保材料研究中心和建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中心。
打造公园城市样板区
两江新区坐拥“两江四山多廊道”生态本底,依托良好自然条件和生态本底,建成了131个公园,构建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格局。更具独创性的举措则是两江新区在全国首创“公园长制”,更好地把城市融入自然、把自然引入城市。
有此基础,两江新区从绿色理念、绿色项目、绿色方式出发,聚焦生产、生活、生态,全力打造公园城市样板区。
张黎谈到,两江新区把绿色理念融入了城市规划,以建设“两高两区”十大工程为统揽,高标准打造礼嘉悦来智慧园、数字经济产业园、果园港物流枢纽、寸滩邮轮母港、龙兴足球小镇等城市新名片,推动鱼复、龙兴、水土三大新城提档升级,全面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丰富“国际范、智慧魂、两江韵”的城市内涵。
更多的绿色项目也融入到了新区城市建设中。
对此,张黎用3个“精心” 1个“率先”进行了阐释。
所谓3个精心,即精心推动公园绿地建设,打造了金海湾公园、金州公园、金渝郊野公园、两江绿道系统等;精心打造海绵城市,悦来国际会展城成为全国首批、重庆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精心实施节能环保项目,建成全国最大规模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
1个“率先”,即开展装配式建筑试点,开工建设全市首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园。
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垃圾分类工作全市名列第一,率先完成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智慧城管场景持续拓展,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获国家环保监测创新试点……如今,绿色方式已经融入到两江新区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全力打造污染防治示范区
张黎表示,近年来两江新区自觉强化“上游意识”,努力担起“上游责任”,通过打响碧水、蓝天、净土、宁静四大保卫战,让新区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城更静,为重庆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两江贡献。
以打好碧水保卫战为例,两江新区深入实施“河长制”,创新以流域为单元,大力推进“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河道长度40公里,流域面积46平方公里。
这样的做法也带来了看得见的成效。
目前,碧水保卫战为辖区各主要流域开启了“美颜模式”,全面消除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美化了周边环境,长江、嘉陵江干流两江新区段保持水质优良。
“未来,两江新区将加快建设产业结构更加绿色、生活方式更加低碳、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的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以一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八方英才齐聚两江、圆梦两江。”张黎说。
(记者 陈昕 摄影 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