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华龙网5月26日10时30分讯(记者 刘雪琴 见习记者 冉桐)2018年1月,重庆市梁平区重点打造的核心旅游景区之一——双桂田园景区正式开园迎客。开园4个月以来,浪漫的千米风车长廊、童趣的卡通稻草人、闲适的农耕体验等娱乐项目吸引了20余万人次游客前往。
乡村旅游跟乡村振兴存在天然的内在联系。在全国都打乡村旅游牌的同时,梁平双桂田园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它给周边的村民又带来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进了双桂田园。
桂香天地。梁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三年建成双桂田园
让闲适田园生活留住城里游客
梁平,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丘陵起伏的独特地形赋予了梁平独一无二的田园风光。2018年1月,在梁平区的腹心地带,距梁平主城仅10分钟车程的双桂田园景区正式面世。梁平将景区主题定位为“双桂田园•农禅福地”,规划面积3万亩,拟三年建成、分期呈现。
据了解,双桂田园景区共分为桂香天地、彩稻空间、百品柚林、荷塘禅境、龙溪水街、万竹观湖六个片区,目前,桂香天地、彩稻空间已于今年1月16日开园,其余四个子景区正在打造中。
彩稻空间。梁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记者走进梁平双桂田园桂香天地,只见络绎不绝的游客行走在整洁宽阔的景区道路上,不时停下脚步自拍。初具雏形的紫薇园引起游客张阿姨的兴趣,她摆出了好几个造型,要老伴给她拍照留影。桂池映月旁的鸢尾花开得正好,廊桥、栈道与水相连,引得爱花的女游客们惊叹连连,桂香天地焕发出新的光彩。
彩稻空间·稻香人家大门。见习记者 冉桐 摄
一里之隔的彩稻空间,热爱农耕体验的游客更是兴致勃发,“太有趣了,这里还可以去感受犁田。”正在石磨旁留影的游客张晓丽说。她刚刚在农耕体验区观看了犁田,好奇的她甚至还去摸了摸牛角。最让张晓丽惊讶的是景区里的种植成各种图案的彩稻,第一次看到不是绿色的水稻的她连呼神奇。“现在住在城里,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周末就喜欢来农村感受一下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张晓丽说。
彩稻空间农耕体验。见习记者 冉桐 摄
旅游带动村民富
生活从此有了盼头
“现在好了,我们跟住在公园里一样,出门鞋子上都没泥巴了。”金带镇仁和五组的村民何耀飞说。何耀飞的家,就在桂香天地•桂香人家景区规划范围内。
但对于何耀飞来说,最大的改变,显然不仅是鞋子上没有泥巴而已。
何耀飞正在桂香天地里工作。见习记者 冉桐 摄
2017年以前,何耀飞一直和老公在广州的工厂务工。“一般都在皮鞋厂打工,收入看情况,如果皮鞋厂生意好,一年能挣点钱。如果行情不好,一年挣的钱只够一家人吃喝。挣钱还次要,最主要是想娃儿。”何耀飞有一个读初中的女儿,从小学起,女儿就作为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娃儿小时候经常问我,妈妈你为啥子不回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说到这里的何耀飞眼圈有点红。
2017年,听说家门口搞起了景区建设,何耀飞决定回家。她报名在桂香天地里做起了一名清洁工人,平时的工作就是打理下景区内的花草,维护路面干净。
谈到如今的生活现状,何耀飞表示很满意,“以前在外地务工,工作辛苦不说,还不稳定,只能勉强能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何耀飞说,“反正都是挣钱,肯定是能在家里更好,孩子家人在身边,工作起来也更安心。”
“现在家就住在景区里,风景更美了,生活也更有盼头了,只期待景区以后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何耀飞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双桂田园桂香天地的稻草人。梁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候鸟”归家推动乡村振兴
像何耀飞这样家住双桂田园景区周边,结束外地务工生涯回乡发展的村民已经逐渐增加。
桂香天地桂池映月。见习记者 冉桐 摄
家住梁平区和林镇的杨红波就是其中一员,“我老婆家在双桂田园大景区规划范围内,我们今年过完年本来准备回广州继续进厂打工的,但是听说要开发景区,就打算在我岳父家搞个农家乐。景区做起来了,游客多了,总要吃饭的对吧?”
和杨红波想到一块的还有何耀飞的邻居熊发翠。熊发翠的房子也在桂香天地景区里。最近,熊发翠在家门口摆上了“翠儿农家乐”的招牌,开业当天就迎来了三桌客人。
熊发翠的家就在景区里面。见习记者 冉桐 摄
熊发翠满心欢喜地告诉记者:“有这么好的条件就要利用起来,现在游客多了,大家逛累了就在这里歇歇脚,让客人们也尝一尝我们的特色菜,感受感受梁平的风土人情,我们也高兴。”
桂香天地紫薇园初具雏形 见习记者 冉桐 摄
据了解,梁平作为一个曾经的外出务工大区,每年大年十五后,都有大量农民前往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务工。
近年来,随着梁平乡村旅游的发展,梁平外出务工人数逐渐下降,返乡人数开始增加。仅在梁平区新盛镇,2018年1月登记的返乡人员500余人中,就有150余人有意愿在本地就业,此外还有自主创业人员50余人。
“乡村旅游正在成为乡村振兴强劲的‘发动机’。相信双桂田园的建设会给周边的村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梁平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刘原说。
游客正在桂香天地里拍照留念。见习记者 冉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