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解码乡村振兴

10-24 09:18/梁平日报 蒋 婷

游客在稻田漂流纵情嬉戏,享受夏天清凉。(资料图片)记者 张常伟 摄

本报记者蒋婷

走进和林镇蔡家村,眼见一幢幢干净整洁的民居鳞次栉比,村头,竹林摇曳,小河潺潺;村中,一些由中老年人组成的舞蹈队正跳得热闹;村尾,几名游客尽兴归来,正在农家乐里品尝当地美味。

从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山村到一个处处是绿水青山、文明和谐的乡村,蔡家村因地制宜,探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初显成效。

激活农村发展潜力

乡村振兴,旅游先行。今年来,蔡家村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盘活青山绿水,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点整合规划,让田园变景区,建成了和林水帘洞景区,该景区以农旅融合为主线,利用煤矿转型,挖掘蔡家村独特的森林、田园、溪流等自然资源,重点打造休闲度假、研学旅行、乌金探险、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体验式亲子乐园。景区将分三期陆续建成稻田漂流、大地艺术园、阳光沙滩、小王子主题乐园、农耕文化体验园等旅游景点。同时,做活乡村旅游、美丽乡村、脱贫攻坚文章,积极发展景区带村、景点带户、商品带富、节庆带游的乡村振兴路径。

曾养在“深闺”的蔡家村,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迅速成为了旅游热地。外出的青年陆续回村建起了农家乐,在家的老人相继到景点务工。

“60多岁了,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劳动强度不大,每天60元的工资,旅游兴村搞得好。”在水帘洞景区工作的谢红菊老人一脸兴奋地告诉记者,和她一样在景点务工的60岁以上老人很多,村里几乎没有闲散劳动力。

蔡家村以“建设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为目标,引导村民从事旅游服务和农业生产,不少村民投身到旅游农业,实现了村民与景区共生共融、共建共享。

村主任李必琼感慨地表示,村民年收入从两年前的不足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2万元,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青山绿水游客来。今年8-9月,和林水帘洞景区接待游客总人次达6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万元。在蔡家村,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

“把村里搞漂亮是件好事情,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游客来耍,我绝对支持。”蔡家村一位70多岁老人向前来做环保劝导工作的村干部说。随后,他便主动把自家堆在外面的柴火清扫了。

其实,在蔡家村,这样的一幕幕不断地在上演。以前,群众不把农村环境放在心上,认为环境美丽是大城市的事情。但随着农旅融合发展,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在家门口挣钱谁不愿意,于是个个都积极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来,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

据悉,蔡家村以治污、保洁、改厕、美化为主攻方向,加大重点区域清扫保洁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力度,规范设置垃圾收集点,探索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推行“门前三包”制度,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此外,因地制宜处理农村分散污水,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推进“厕所革命”,“建、改、管”相结合,新建旅游厕所2座、农村公共厕所2座,改造农村厕所200户,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实施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红庙河进行了清淤疏浚和碗厂沟河河道整治,在景区道路及稻田漂流沿线栽植树木,绿化两岸,支持引导群众实施庭院改造,建设入户小花坛。

建设农民精神家园

“昔日麻将声声,如今村歌嘹亮”,是蔡家村的写照。蔡家村第一书记潘登告诉记者,以前村民没什么文化娱乐活动,打牌、打麻将成了最常见的娱乐消遣方式。如今村里组织了腰鼓队、舞蹈队,赌博的人少了,唱歌跳舞的人多了,乡风也变得越来越文明。

党的十九大以来,蔡家村深入持续开展乡村“铸魂”行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法治和德治教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先进人物的榜样力量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同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村民集中点规划建设文体小广场、休闲小广场,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村里文化活动室打造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文化大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综合新闻编辑部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