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窑学子参加国际发明展获“金奖” 科技教育成学校特色
张雁羞同学和邓鸿吉教授合影留恋
人民网重庆5月15日电 近日,第29届ITEX国际发明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等25个国家和地区共1000多件作品参加此次盛会。南岸区中窑小学五年级学生张雁羞,携作品《双胞胎吸管饮水杯》前往参展,获“金奖”殊荣,目前该作品已经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专利申请。
此次中窑学子在国际发明展上揽得“金奖”,绝非偶然,作为南岸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之一的中窑小学,全校128名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虽然学生家庭经济能力有限,但南岸学子在这里享受到了同等、均衡的优质教育,成为“书香南岸 幸福教育”的受益者。
张雁羞同学和现场评委一起合影留念
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科技活动成校园常态
去年寒假,中窑小学为每位学生发了一张“发想单”,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便,积极开动脑筋,贡献“金点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作品。而张雁羞同学的作品《双胞胎吸管饮水杯》,正是在那次活动中脱颖而出。
“很多二孩家庭的父母在带孩子外出时,常常要携带两个饮水杯,给这些父母增添了不少麻烦。是否能两杯合一?”张雁羞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科技辅导员秦佳。在秦佳的指导下,张雁羞不断修改设计草图,使它变得更加科学,最终做出了精巧的实物模型。而类似“发想单”这样的科技活动,在中窑小学已经成为常态。
为让科技创新素养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科技节活动,让科技活动常态化。围绕“体验·创新·成长”的主题,开展科幻绘画、科技小报展示、模型拼组、“变废为宝”小制作、创意小发明等科技活动。
“同学们积极参与,不仅锻炼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激发了热爱、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秦佳说,学校也鼓励同学们关注科技创新、参与自主创新、共享创新成果。
张雁羞同学在第29届ITEX国际发明展上荣获金奖
12名在职教师 人人都是科技辅导员
目前,中窑小学在职教师有12名,老师们常常身兼数职。秦佳到中窑小学任教已有11年了,除了日常数学教学工作,她还负责学校的科技教育板块,推进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我刚到学校时,学校就很重视科技教育。”秦佳说,学校希望让同学们开动脑筋、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中窑小学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和少先大队部负责老师为成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建了以班为单位的科技活动小组,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各项科技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学校科技教育体系,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为了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业务培训,中窑小学坚持“人人都是科技辅导员”的理念,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工作策略,在邀请区少科站教师走进学校指导科技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各级科技培训,提高学校科技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而这样的培训,也让秦佳受益匪浅。
“我们人人都是科技辅导员,开展活动时大家都一起干。”秦佳说,虽然有时候精力会不够用,但也乐在其中。
张雁羞同学在第29届ITEX国际发明展现场对外国评委的问题进行答辩
张雁羞同学在第29届ITEX国际发明展现场向参观者作解说
结合学生兴趣爱好 构建科技特色课程资源
为激发学生对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中窑小学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因地制宜地考虑了科普活动园地的因素,建立了学校科技室、实验室、美术室等为科技实践活动和科幻绘画提供场地,并改造校园网络,为学生绿色上网查阅资料、开拓眼界提供条件。
此外,学校以科技特色课程资源为载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以“科幻绘画”、“手工小制作”、“科技模型制作”为主题的科技特色课程。课程分年段开设,运用长短课模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编写相应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课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学们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太好,学习过程中所需的科技器材,大多是学校购买,为科技教育提供资金保障。”秦佳说,除传统科技项目外,学校还引进了飞叠杯、魔方和奇松积木、机器人等新的科技项目,“新项目的引进,让孩子们科技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各个项目中来,并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次中窑学子在国际发明展上揽得金奖,不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又一里程碑,更是学校科技特色教育的可喜成果。”学校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南岸区科技示范校,中窑小学高度注重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陈琦 刘铖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