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课改进入3.0时代,“三课”联动你必须知道的事
8月27日开学工作会上,会议解读了南川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强化促进“三课”联动纵深推进区域课改的通知》(南川教工委【2018】52号)文件。文件对“优化课程载体、聚焦课堂核心、深化课题引领”(简称“三课”联动)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布置,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举措、要求,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旨在进一步推动“专家治校、学术强校,文化兴校,质量立校”,推动南川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今天
官微君第一时间给大家解读
关于“三课”联动你必须要知道的事都在这里
!!!
工作目标
课程落实有方向,课堂落地提质量,课题落细促成长。以课堂落地为核心,促进“三课”联动,力争三年内达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课程出精品。坚持立德树人,以落实国家课程为重点,以实施校本课程为拓展,以更新学校课程方案为抓手,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及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形成“一校多品”“一校一精”的格局。
(二)课堂出高效。完善具有南川特色的“生长式课堂”教学理论、实践体系和课堂文化,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全区教师100%达到“合格课堂”,80%达到“高效课堂”,30%达到“精品课堂”,研磨一批典型课例。
(三)课题出卓越。将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和支撑点,全区统筹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课题,每校均要进行课题研究,学生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学校要申报区级及以上课题,高完中、城区学校、原片区所在地学校及示范幼儿园要成功申报市级及以上课题,达到校校有课题、人人做课题、做实做优课题的要求,争取在四年一届的市政府、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
工作任务
(一)课程载体。
1.完善课程方案。论证并践行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课程实施,完善课程评价,落实课程保障。
2.做实国家课程。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各门课程。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分解形成学科目标体系。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和“‘深度学习’教学改进”等项目实践与研究。
3.做亮校本课程。编制课程纲要和活动设计。落实课时、师资、场地、经费等,有机整合,有效实施。提炼经验,物化成果,重视评比,打造精品课程。
(二)课堂核心。
1.构建新型教学关系。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把课堂、学习、思维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真实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创新教学手段,促进课堂信息化,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克服“满堂灌”“满堂闹”现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追求高效课堂。
4.执行教学常规要求。优化教学过程,落实教学常规,开放常规课堂,关注课堂观察,确保课堂教学规范有序。
(三)课题引领。
1.选择研究内容。问题即课题,重点关注从教育教学现状以及课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执行管理细则。遵循各级课题管理细则,突出重点、保证质量、提高效率。
3.强化成果运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推广,共享课题成果,共同发展提高。
工作举措
(一)培育骨干。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通过跟岗学习、基地研修、导师指导、实地考察、论著研读、课题研究、反思实践、成果发表等形式,突出名师名校长培养,引领骨干教师成长。定期评选区级“教学成果奖” “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 “课堂教学能手(标兵)” “课改先进个人” “课程建设明星团队” “科研先进团队”,择优推荐参加市级及以上优秀人才培养和优秀团队评选。获得市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荣誉称号的,将以其名字命名成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
(二)搭建平台。切实落实教师论战、校长论道、学校论坛,专家论著“四论”活动,分别定期举办干部、教师课堂比武、课程交流、课题陈述,促进学校之间优势互补。积极参加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等各级各类展示、评比、交流等学术活动,依托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发表相关成果,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三)科研引领。依托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学科教学研究中心、集团化办学、区内外学校结对等,实施联动教研,共享课改经验;强化课题研究,自上而下形成管理网络、制定研究制度、落实专项经费、积极申报课题、加强过程督导、注重成果运用、重视课题评比,争创名优课题参评市政府、国家教学成果奖等。
(四)指导帮扶。通过送课进校、专题讲座、课堂研磨、同课异构等方式,蹲点联系薄弱学校,定期指导样板学校,精准帮扶“主动”学校,满足学校发展需求,提高学校及教师“三课”联动执行力,并将初高中教学质量与专职教研员的考核奖励挂钩。
(五)激励先进。凡在各级各类平台中展示、交流、获奖、发表者,按层级和等次加大在各类评优评先、评职晋级等考核评审中的结果应用。对效果显著的学校,在教师培训经费中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经费支持。对获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的单位给予配套奖励。被评为重庆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学科名师、特级教师的市级标兵;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教研机构组织的优质课现场竞赛获得相应层级奖项的教学能手;编写的教材(教师教学参考书)通过市级及以上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正式出版使用,或者独著有班团队管理、立德树人、学校管理的学术先进个人和业务管理干部可直接调入城区学校。
(六)督导督查。修订完善学校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充实“三课”联动内容并纳入经常性督导及专项督导,加大效果考核力度,定期通报督查情况。推进不力的学校限期整改。
(七)评价考核。实施学年质量监测、非语数外学科现场抽测,加大教学质量在教师评职晋级、绩效发放中的权重,将“高效课堂”作为评优评先的前置条件。
工作要求
(一)强化质量意识。以专家治教、质量兴教为导向,各级各部门转变职能,全面服务于“提质”。区教研机构、学区教研组工作重心下移,走进学校,在一线调研、指导、解决问题,切实推进“三课”联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突出课堂核心。课堂作为“三课”联动的核心,所有工作必须围绕课堂推进,确保课堂落地,把课堂作为我区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向课堂要质量。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将教学工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上课和听课情况将作为对校级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管理干部必须带头上好课、上示范课,学校校长必须率先垂范,蹲点教学第一线;分管领导、中层干部要承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科教学,努力成为课堂教学能手。各学校要制定出台对中层干部上课和听课的规定要求,落实听评课任务,每学年要开展合格课、高效课、精品课考核活动并定期公示,达不到“合格”课堂的教师不得评职晋级、评先评优。对校级干部不按规定上课和听课的,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将对其作出相应处理。
(三)营造学术氛围。学校主动邀请各级专家培训指导,定期举办校长讲座、主任论坛、教师沙龙等学术活动,间周举行一次学术例会,研讨、解决“三课”联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校确保三年内每位教师都有校外参培学习的机会。相关培训要有连续性和任务性,并通过汇报、座谈、上课等方式进行二级培训。
(四)强化经费保障。全面统筹资金,优先考虑推进“三课”联动经费需求,加大经费投入,特别为课题研究、展示评比等活动配套经费。学校确保专项经费及生均公用经费的5%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对课改工作评价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