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南川:三项技能培育更多“新农人”

南川微发布2018-10-30 18:53

有种养殖技术,会打理农家乐,

还烧得一手好菜,还玩起了电商?!

没错,这就是南川“新农人”~

在家乡这片福地,

他们有了一技之长,

开启了不一样的幸福生活。

别不信!

《重庆日报·农村版》用整版报道了这件事!

别羡慕!

你可以像他们一样!

一起来学习吧~

附原文☟☟☟

南川

三项技能培训培育更多“新农人”

经过10多天的厨艺培训,46岁的庞先贵从一名不太擅长做饭的农村妇女变成一家餐馆老板;两个月的家政培训,以前缺少一技之长的王玉明在城区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南川,近年来,像他们一样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创业的事例还挺多。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南川采访了解到,当地立足乡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开展三项技能培训行动,即新职农培育、巧媳妇推广和电商带头人培养,为农村农业发展积聚力量。

厚植沃土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前段时间雨水较多,树枝上的晚熟脆桃还有点泛青,但该区兴隆镇金花村8组石关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游客络绎不绝。42岁的陈玉芬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自从今年6月推出休闲观光农业后,“回头客”越来越多。

从只知道种植单一的果蔬,到现在种植李子、脆桃、海棠木瓜,还引进了山羊、清水鱼,搞起乡村旅游。短短几个月时间,陈玉芬迅速从种养“小白”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前不久,她参加了区里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组织的外出观摩,回来后又准备在农场建民宿。而几个月前,她的公司濒临破产。

乡村振兴,人才是重要支撑。如何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近年来,南川通过实施《乡村技能培训计划》,对青年农民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对象进一步聚焦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分类型、分层次,结合市场和农民需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村民筛选板栗。

南川区农委有关负责人舒畅介绍说,围绕粮油、果蔬、茶叶、中药材、方竹笋、水产、畜禽、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按照“就地就近、农学结合”原则,该区对农民开设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实现课堂培训、现场教学、拓展教学、移动教学结合,做到培训按需施教、因材施教。

“有技术和没技术完全是两码事。”南平镇天马村11组村民杨洪杰感触很深地说,通过技能培训,现在他家的生猪存活率提高到98%。不仅如此,他还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多头,成立了农业公司,发展起中药材、茶叶、生猪为主导的特色种养,成为村里的“土专家”。

数据会说话:截至今年9月底,南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覆盖34个乡镇(街道),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4个、实训基地10个,培育农村实用人才9210余人。

打造品牌

让留守妇女撑起半边天

在南城街道官地村,只要提到2组村民杨利容,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3年前她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她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丈夫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杨大姐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要从“巧媳妇”培训说起。

早年间,杨利容一直和丈夫吴雨红在成都打工。2011年返乡回来后,种植了10多亩蔬菜,由于销售渠道单一加上灾害影响,辛苦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孩子读书、老人看病、生活开支都成问题。”提起之前的生活,今年43岁的杨大姐直摇头。

为留守妇女培训厨艺。

直到2015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杨大姐报名参加了“南川巧媳妇”培训,学会了烹饪技术。“培训不但没花我一分钱,还倒得了补贴。”杨大姐说,老师除了传授农家菜的制作烹饪外,还讲解了农家乐如何管理、经营。

结业后,厨艺精湛的杨大姐很快成为村里红白事的“掌勺人”。“现在不但受人敬重,收入也不错。”而丈夫也做了一名乡村鼓手,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家里的日子慢慢好起来。

该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充分发挥乡村妇女,特别是留守妇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该局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群众加入的原则,通过“南川巧媳妇”技能培训活动,让乡村妇女拥有一技之长,并鼓励和支持她们结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就业创业。

为妇女培训母婴看护。

同时,他们还结合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每年开展服务型技能培训与南川土特产制作培训等,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培训体系。

数据会说话:目前,该区累计培训“南川巧媳妇”600人次,每年新增技能型人才3000余人,初步形成农家乐“巧媳妇”、电商“巧媳妇”、月嫂“巧媳妇”等品牌,帮助更多的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提供舞台

培养电商带头人助农增收

日前,河图镇骑坪村二组村民李光中以4元一斤的价格,将70多斤板栗卖给了重庆红曼农业公司,挣回近300元钱。

“这样的价格以前做梦都想不到啊。”老李说,今年自家能够增收,骑坪村“第一书记”魏先曼功不可没。

原来,骑坪村一直有种植板栗的传统,家家户户以板栗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就是卖不起价,有时还烂在了树上。

魏先曼得知情况后很是痛心,为解决板栗销路,帮助村民增收,她先后参加区里组织的电商知识培训,交流学习销售运营,并组建红曼农业公司。今年,公司整合建行善融扶贫商城、淘乡村、京东·中国特产南川馆等电商平台为村里的板栗叫卖吆喝。

“距板栗成熟一个月前,我们就在几个平台启动预售。”魏先曼说,今年,共接到订单20余万斤。

“电商带头人让养在深闺的农产品卖向了全国,带动了增收。”南川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按照产业振兴的要求,制定、印发了《南川区农村电商发展暨电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电商人才的培训,利用电商产业园、隆化职中的优势,鼓励 “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返乡人员、中职学生成为农村电商带头人。

数据会说话:今年以来,南川区开展各类电商知识培训近百场,培训农村电商带头人千余人,实现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1亿元。

图片由南川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任前蔚拍摄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