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鸣玉镇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南川日报2018-11-13 08:49

鸣玉镇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不是梦

11月2日,鸣玉镇文化社区2组村民正在硬化道路。记者 陈姗 摄

■ 记者 聂灵灵

11月初,小雨微寒,鸣玉镇文化社区,村民撸起袖子和水泥、铺地面、搬石头,正忙着房前屋后的改造,干得热火朝天。

文化社区一直以蔬菜为主要产业,目前已形成观光、教学为一体的文化蔬菜基地,被确定为我区乡村振兴文明风尚型示范村。

“我们要以‘文明风尚好、社会秩序好、文化活动好、村容村貌好’为目标,深入扎实开展文化入村、清洁入院、文明入户、道德入心等活动,促进文明风尚示范村长效发展。”鸣玉镇党委书记王小华说,该镇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道路户户通,院坝美丽整洁。

改路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

道路实现户户通,这是村民最期盼的事情,近来,文化社区村民多年的期盼终于得以实现。

“今年过年,我儿子回来,车子就能开进院坝了。”家住文化社区2组的谢朝寿正与大家一起和着水泥,虽然已70多岁,做起事来却干劲十足。谢朝寿说,正在改造的路面原本是陡峭的台阶,这次把台阶拆了直接改成斜坡,便于车辆出入,还把三格式化粪池建在斜坡中,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道路户户通,三轮车随时可以进出,我们卖菜也方便很多。”村民向小平说。

据悉,文化社区第一期涉及改路的农户68户,惠及200余人。

改厕 生活少了尴尬事

沿着文化社区石鼓坎的人行便道继续往前走,居住在道路旁的一户人家韦宗孝正提着拖把打扫着屋内刚刚修建好的厕所。

“大哥,这是你的新房子吗?”记者问。“对头,就是忙着打扫想早点搬下来哟,上面住起恼火得很。”韦宗孝说起家里的情况就打开了话匣子。韦宗孝的老屋在距离新房子100米的地方,最让人头痛的是上厕所,厕所就在猪圈旁,苍蝇蚊虫多得很,也没有像样的挡墙,上厕所前还得四处张望有没有人经过。

他一边说一边领着记者参观家里新修的厕所,厕所建在房屋内侧,约3平方米,厕所内便槽、冲水箱等一应俱全,房屋外的三格式化粪池也修建完成,就等最后的盖板便能投入使用。

文化社区在实施改厕中,鼓励农户自筹资金,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每户1500元的标准对农户实施无害化改厕补贴。在农村厕所改造时,室内要求厕所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配备蹲便器,有墙、有顶、有窗、有厕门;室外要求按照每户1.5立方米的标准建设三格式化粪池,化粪池由进粪管、分格池、过粪管、出粪管、盖板组成。

改院 居住环境变美丽

农家院坝是农民晾晒粮食的重要场地,也是一家人迎客的“门面”,整洁宽敞的院坝对农户而言自是十分向往。

走进文化社区2组杨敏的院坝内,水泥铺道的院坝已经建好。“把这些多余的石头清理出去就算完成了。”杨敏家改造有院子、边沟、三格式化粪池。

杨敏老两口都已80多岁,腿脚不太方便,院坝以前是乱石堆砌成的坝子,很不平整,下雨后更是打滑,老两口便很少到院坝里走动。如今整改了房前屋后的边沟、院坝,老两口子的生活方便多了。

像杨敏这样改造院坝的农户已经有30户,首先清除房前屋后的存量垃圾及杂物,房屋周边改建雨水沟实现雨污分流,院坝建设以“干净、整洁、有序”为主,突出农耕文化,营造浓厚的乡风文明氛围。

“三改”让人居环境更美,下一步,鸣玉镇将结合文化社区地域特色,挖掘蔬菜文化和农耕文化,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