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南川:村庄“三变”绿富美,家庭林场致富忙

2021-01-26 11:44

▲半溪河村利用林地发展避暑游 摄/甘昊旻

▲南平镇玉龙村组织业主成立股份合作社种植花椒 摄/甘昊旻

▲山王坪 摄/甘昊旻

近日,南川区喜报频传:国有乐村林场启动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培育家庭林场的新模式,入选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典型案例。

去年,南川获评“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完成11.4万亩国土绿化任务,林地面积达到249.5万亩,林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这些亮眼的数据,为“十三五”林业建设划上了完美的句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厚植“一分绿”,拿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入场券?南川给出的答案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发展新型现代林业为目标,实施规模绿化造林,推行林权改革,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这正是下一个5年南川绘就的山水美丽蓝图。

家庭林场

带动年产值超10亿元

郁郁葱葱的山林,枝叶繁盛。

这是南城街道双河场村上万亩山林,看似天然林,实则是林农汪启禄栽植的“绿色银行”。

依靠万亩山林带来的良好生态,汪启禄将承包经营的顺龙山8560亩林地流转给重庆君态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净赚917万元。

之后,他继续对剩下的2000多亩林地进行培育管护,建立南川区禄淑家庭林场,吸引四川美术学院老师投资300万元租用林场管理用房,建设金佛山养生素描培训基地,注入文化元素,提高对外知名度。

如今,这里每年固定接待美术学院学生500人次以上,接待避暑、养生、休闲的游客达3000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00万元。

禄淑家庭林场只是南川示范家庭林场发展壮大的缩影。目前,南川区已发展家庭林场24家、森林人家80家。

林农自己当老板,享受改革福利。为了家庭林场健康发展,南川区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家庭林场的实施意见》,规范了家庭林场的培育条件及建设标准,并在政策、资金、技术上进行了扶持。

解决用地政策,优化家庭林场林业设施权属证办理,建设家庭林场既享受林业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同时又可享受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用地政策。

鼓励和支持家庭林场加强品牌建设,开展林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达标林产品无偿使用“金佛山”“生态大观园”公共商标。

近年来整合林业、农业、交通等项目,统筹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天然林保护、农业产业、标准化苗圃建设、通村公路等各类补助共计2000万元,壮大家庭林场经营规模。

对示范性家庭林场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对森林人家给予2万元扶持。

在示范家庭林场的带动下,以家庭林场为主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目前,南川区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206个、林业大户85个、林业龙头企业3个,规模经营面积达43万亩,涉及特色经果林种植、用材林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森林食品加工等,解决剩余劳动力3000多个,年产值超10亿元。

“三变”改革

农民成股东参与分红

一场冬雨后,走进大有镇石良村,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树木葱郁、风景秀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景仿佛重现。

“我家流转农田31亩、森林28亩给公司,土地流转费一年近9000元,我们父子在基地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公司还给我和老伴每年发放3600元养老金,生活舒心又幸福。”村民蔡云明乐呵呵地说。

从边远山区的“空壳村”,到见山望水的“人间乐园”,源于石良村林业“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实施。村里通过引入重庆彦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0.36万亩(含林地0.2万亩),采取“保底红利 效益分红 养老补贴”的利益分配机制,还对6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给予不同标准的养老补贴。石良村人均纯收入从5年前的8650元增长为15817元,净增7167元,其中涉及的15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保底收益、务工收入、养老补贴等,户均增收6000元,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同时,公司还培育水果、景观、笋竹等林业产业基地2500亩,并对森林资源进行专业系统管护,为实现生态宜居奠定了基础。

去年,南川新增南平景秀村、玉龙村开展集体林业“三变”改革试点,组织业主成立股份合作社种植花椒3000亩,采取“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经营模式,探索建立“固定分红 股金分红 务工红利”利益联结机制,惠及林农800余户,每年可享受分红及务工收入400万元以上。

在大观镇中江村、石桥村还试点了集体林地有偿退出,100余户村民自愿退出林地600余亩,获得收入500余万元。南川区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社会资本投资林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林业公司、大户参与林业建设越来越多,农民身边沉睡的林业资源变成了真金白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得到了践行。

退耕还林

助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石漠化土地,被当地农民称作“土地癌症”,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植被严重破坏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能力衰退,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

在南川东城、水江、南平等乡镇,这种土地并不少见——土质薄,怕旱怕涝,种啥啥不长。

如何让这些石漠化土地变成绿水青山,成为当地林业部门亟待破解的难题。

“石缝里有土,土质利水,适合种花椒。村民经过长期实作,还总结出了适合石缝的窄锄头耕作方式。”在当地林业部门指导下,退耕还林种花椒,成了南平镇添绿致富的“金钥匙”。

该镇景秀村和玉龙村曾经有10家煤矿,是煤矿采空区和严重石漠化地区之一。村里由退耕农户与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30年,在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各自享受补助政策,补助结束后由业主按合同约定支付土地租金每年每亩150元,先租后用。

自2018年秋启动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解决了当地劳动力100多人,务工年收入达80多万元,户均年务工收入近8000元,近半贫困户在基地找到了工作。

南平镇6个业主共同成立了重庆市绿六麻花椒种植股份合作社,打造全区最大的花椒基地,栽植花椒18万株,收获鲜花椒15万斤,产生经济效益45万元,林农每年可享受分红及就地务工收入400万元以上。

去年,南川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万亩;加强72.5万亩公益林和国有林管护,兑现补偿和管护资金693万余元,涉及农户2.5万余户;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完成森林抚育4.3万亩、幼林抚育2万亩;完成金佛山方竹新造林6000亩、低效林改造3.2万亩,建成高产示范基地1万亩。

编制未来10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林长制”、推进非国有商品林赎买改革……今年,一系列工作已紧锣密鼓提上日程,更多的“金山银山”将在这片土地的田间地头冒出。

森林覆盖率55%

看看南川去年这份“绿色答卷”

去年,南川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全市林业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和全区“三大定位”要求,以“高颜值”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取得亮眼成绩。

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完成11.4万亩营造林任务(其中退耕还林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组织开展义务植树153.1万株,适龄公民尽责率达91.3%。推进乡村绿化,创建“国家森林乡村”5个、市级绿色示范村18个。

加强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依法办理各类林地使用手续176件,办理林木采伐72宗。强化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设置70个森林防火流动检查站。深入实施有害生物防治,大力除治病枯死松树。依法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办结行政案件152件,处罚152人次。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对33家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开展行业检查,严防疫情。出台《野生动物养殖后续处置方案》,对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依法予以补偿,对6242头(条、只)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或放生、收容,全区以食用为目的的14家陆生野生动物养殖企业(户)全部退出养殖经营活动。

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实施金佛山方竹新造林6000亩,完成低效林改造3.2万亩,建成高产示范基地1万亩,为2家加工企业积极争取贷款贴息59万元,全区方竹笋产量达到2.51万吨,实现产值3.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7%。大力培育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43万亩,发展家庭林场的做法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典型案例。

“林长制”为抓手

“十四五”这样干

“十四五”时期,南川将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以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全面提升国土绿化水平为重点,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抓森林质量提升。实施低效林改造工程15万亩,开展城周绿化提质行动,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0万亩以上。巩固提升17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落实72.5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城周绿化提质行动。

●严守自然生态红线。加大自然山体的生态修复力度、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加强林地使用监管,严厉打击破坏林地、森林、湿地、草地的违法行为。序时完成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和森林蓄积量监测工作。开展中幼林抚育30万亩、环城生态屏障纯林改造5万亩。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控制在0.3‰以内。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精准提质林业产业。发展特色经果林10万亩,建设以金佛山方竹、合江方竹、刺黑竹等竹种为主的方竹笋基地10万亩。发展森林人家50个,森林体验和养生基地2个。全区林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

●推进林长制改革。以林长制改革为契机,统筹推进国土绿化、资源保护等重点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国家储备林工程10万亩。

(刘钦 黄伟)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