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河 | 不仅景美,背后的苗族文化更美!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苗族人能歌善舞,是一个很聪慧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的文字,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敌人,不得不将文字抹烧,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
有人说:哪里有苗族人,哪里就有歌声,而每一首歌都是一部历史,《苗族古歌》就是最好的见证。
它的歌词是这样的“从前五支奶,居住在东方,从前六支祖,居住在东方,挨进海边边,天水紧相连,波浪滚滚翻,眼望不到边。”歌中所述的“五支奶”与“六支祖”,指的是当时部落的氏系,居住在东方天水紧相连的地方,正是今天苗族分布于西南地区的东方——长江中下游,到先秦时期,苗族的先民就已到达武陵山域的五溪地区居住,有一支苗族约在秦汉时期迁徙到达今黔东南都柳江流域定居,除一支古苗族在五溪地区定居外,另一支古苗族约在魏晋时期开始陆续分期分批迁徙移到黔滇地区,在明代相继移入东南亚,另一部分苗族也在此时期移往海南岛,今天苗族分布居住在湖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各省的边缘山区,以及东南亚各国。
《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生息繁衍的种子,是苗族历史的记载,是苗族人民通过长期与天斗、与地斗,不断创新发展,并传承下来的一部史诗的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它随着苗族人西迁而言传口诵,从东部创作到西部,从远古传唱到今天,世世代代苗族人用不老的古歌传承着历史,演绎着他们生息繁衍的故事。
自从苗族迁徙以来,现在一直居住在地形为海拔四百米至二千五百米的中国西南省份,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由于边远、偏僻,至今还保留着许许多多传统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瑰宝。彭水县鞍子乡的苗族人民也同其他苗族人一样经历过历史上“赶苗拓业”“湖广填四川”等多次战乱与变迁,居住的地方海拔为612~1084米,深谷重叠,土、苗、汉杂居,是酉、黔、彭三县的结合部,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以“娇阿依”为代表的彭水鞍子苗歌独特的音乐风格。
彭水鞍子苗歌“娇阿依”的音乐特征
01
体裁类别
“娇阿依”是鞍子苗族人民世代生息繁衍,经过若干人加工改编,借助口头传播形式,保留下来的艺术结晶,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征,是鞍子苗歌中一朵最美丽的山花。
“娇阿依”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音调比较悠长,声音高亢嘹亮,尾音采用自由延长,音程大起大落,曲调质朴、酣畅、自由奔放,用真假嗓结合的方式传递爱的信息,具有较大的即兴成分,是一首在空旷的山野里表达爱情的苗族山歌。
02
歌词特征
山歌不唱不开怀,磨儿不推不转来。
酒不劝即郎不醉,花不逢春不乱开。
天上有雨又不落,情妹有话又不说。
是好是歹说一句,等我回去心里落。
凉冈绕绕天要情,庄稼指望两头淋。
庄家要靠雨来长,情妹指望郎有情。
这首歌词为七字句,由四个七字句构成段落,结构严谨,工整对称,感情纯朴,比喻巧妙,想象大胆,真挚感人;即兴歌唱,借歌传情,语言生动,歌由心生,深刻地表达了青年男女劳动之余无拘无束的真情挚意。
03
旋律特征
“娇阿依”采用分节歌形式,以四句八小节构成乐段,将多段歌词用基本相同的曲调反复演唱。表达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爱慕及近乎呐喊的呼唤。曲调朴素、率真,明显带有当地语音特点,旋律线条的走势与当地方言语势紧密结合,音乐有苗族、土家族、汉族民歌的元素,是长期以来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的文化反映。
04
音高运动规律特征
词曲结合的特征在音高运动规律上与一般山歌不一样,一般山歌往往在音乐的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上句是开放性的,下句是收拢性的,畅快淋漓地宣泄着郁积已久的强烈感情。而“娇阿依”的上句是从平腔开始的,是收拢性的,旋律经过5、3环绕主音2呈下行线条,委婉地表达情爱,下句是开放性的,在“娇阿依”三个字处甩出全曲最高音,之后经过滑音下行到达这个乐句的最低音2,情绪酣畅淋漓,撕心裂肺,充满着浪漫的情调。
05
调式调性
“娇阿依”的音列为1、2、3、5、6,是一首商调式的歌曲,起承转合四乐句均落在商调式的主音2上,启句用5和3向2围绕倾向,结束到主音2上,承句第一乐节在主音2上延长站稳,用6和5向2围绕倾向,结束到主音2上,转句用3和5向2围绕倾向,结束到主音2上,合句与承句相同。该曲反复强调主音2,增强浓郁的商调式色彩,使其该曲的艺术个性得到了强烈的渲染。
06
节奏节拍
“娇阿依”在大体的四拍子中自由地伸缩,节奏几乎都是在乐节和乐句的尾部出现自由延长,形成了密结与宽放、规律与自由的鲜明对比,这样反复地交替出现,使之强化了音乐的表现力。
07
衬词衬腔
“娇阿依”是这首歌曲中的衬词,“娇”在苗族语言中是美丽的姑娘,“阿依”意为“乖、漂亮”,“娇阿依”就是“妹儿乖、妹儿漂亮”的意思。
“娇阿依”这首歌曲的歌名因该衬词得名。
歌曲“娇阿依”最具特点、最具艺术个性的是衬词衬腔的运用,为了将“娇阿依”这一衬词歌腔化,使用纯八度音程大跳,并在全曲最高音上延长,将后面的七字句歌词紧缩,打破了其他民歌衬词衬腔的规整、对称运用规律,同时也改变了该歌曲歌词的工整对称性,使曲调更具风趣活泼、俏皮生动,更具感染力。
彭水鞍子苗歌“娇阿依”的挖掘与传播
早在1954、1957年鞍子苗歌中的代表曲目“娇阿依”就参加了四川民歌大赛,并获奖,同期与《康定情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黄杨扁担》等载入《四川民歌集》史册。最近几年,彭水县成立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学会,为民族文化挖掘、整理、研究搭建平台。县委、政府更是把鞍子苗歌的挖掘与传播列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其进一步进行挖掘、抢救、整理,使“娇阿依”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不断地活跃在重庆以及全国各种舞台上,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第十三届“青歌赛”决赛、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获金奖)等,并于2006年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优秀的传统文化往往能转换为一个地方政府政治经济的资源,精致的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综合实力的象征,是发展旅游和提升地方知名度的文化招牌。随着“娇阿依”的深入传播,如今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已经成为彭水的一张耀眼的名片,并使重庆乃至于中国从《娇阿依》极其深厚的苗族文化中认识了彭水,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彭水鞍子苗歌“娇阿依”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娇阿依”等民间音乐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的,所以对它的保护应考虑人的因素。
在“娇阿依”等鞍子苗歌的保存上,应尽量保证歌曲的原貌,也就是对已指定的“传承者”的演唱最忠实的记录、保存,以免发生在传承过程中变味、走型。
民间文化理应本着“来自于民”,“还之于民”的原则,像贵州侗族大歌一样,从幼儿抓起,至少让“娇阿依”等鞍子民歌在鞍子乡人人都会唱,将其拿入全县中小学音乐教材,组织“娇阿依”民歌手比赛,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因为他们是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力量。另外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形成层层重视,人人参与传承、保护,让民间音乐在本土可持续性地发展。
把研究和传承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生活中享用的活资源。将选定一些优秀曲目,包括对词曲作适当调整和作必要的修改加工,使这些民间艺术歌曲精品广泛地被当今大众所接受。
以歌曲“娇阿依”为载体,让其发挥更大更广的作用,生产“娇阿依”一系列文化品牌,可创作美声的、民族的、通俗的、组合的等以“娇阿依”为歌名的歌曲;以“娇阿依”人物为故事主线,编排大型音乐剧、歌舞剧、圣至于芭蕾舞剧等;使其成为国家级品牌,走入世界。
本文参考了论文《浅谈苗族音乐》等以及多位专家学者的观点。由于缺乏深入生活的环节,论证、论据都不具足够的说服力,只是想借此机会对彭水鞍子苗歌“娇阿依”音乐特征做了一点个人的肤浅认识,意在引起大家对鞍子苗歌的关注,共同来进行研究探索。
关于作者
向菊瑛,女,土家族,群众文化研究馆员。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重庆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十佳女文化工作者”,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推荐个好地方:阿依河
阿依河地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苗家人把善良、美丽、聪慧的女子称为"娇阿依",阿依河因此得名。2016年12月,被评为2016重庆十大人气景区。
【点击了解】
一条以苗族女子称呼的河流,一条苗乡的美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