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薄弱点 补短板促发展
本报讯(记者周艳红)“今年丛山村完成了2个道路硬化项目,新建了一条人行便道,正在建设一个道路硬化项目,一个土地整治工程。”日前,黔江区舟白街道党工委书记唐建安介绍,该街道的丛山村是深度贫困村,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补齐短板,全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更好服务群众、促进发展。
近年来,黔江区瞄准乡村振兴薄弱点,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级集体经济“三个短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保障。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提升为重点,继续实施好交通建设“三年会战”“四好农村路”工程,重点建设一批旅游路、产业路、便民路,力争到2020年变所有“村村通”为“村村硬”。大力推进改土、改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天然气乡乡通工程将逐年覆盖到农民新村、异地扶贫安置和乡村旅游点,争取2019年50%以上集中居住的村庄用上天然气。结合“三网融合”和“村村通宽带工程”,推动“互联网 ”,推进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载体的“宜农信息社”行政村全覆盖。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围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合理布局学校,让所有农村孩子有学上,决不能因“上学难”让任何一个农村孩子失学。将加快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四重保障”体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黔江城”,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围绕“养老难”完善敬老院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特别是针对“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将重点给予照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专门服务和巡查机制,确保群众出现急难问题时能够被及时解决。
补齐村级集体经济短板。将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全面消除“空壳村”,把薄弱村、空壳村作为发展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的重点扶持对象,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投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力争2019年30%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充分挖掘各村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好规划、选准产业、精准施策,对条件成熟的加快发展,不成熟的积极创造发展条件,防止“一刀切”“齐步走”。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努力使群众公平享受改革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