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开平:深山里的养羊专家
实习生刘琦
精干寸头,一袭黑衣,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这是笔者初见宗开平的第一印象。在和宗开平的交谈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残疾人。
宗开平,45岁,古南街道连城村人,1988年10月,15岁的宗开平意外受伤,被判定肢体四级残疾。身体的残疾并没有压垮宗开平,从2007年养羊至今,宗开平已经是綦江有名的养羊大户。
2007年,在外打工的宗开平中午吃饭想解解馋。他来到一家羊肉米线馆,点了一碗羊肉粉。结账时一看账单15块钱,他说:“其实碗里面也就几片羊肉,卖的这么贵,生意还这么好,那就只能说明羊肉贵。我当时就想,我为什么不尝试养羊呢?”
说干就干,第一年,宗开平就买了80多头羊。
宗开平的养羊场现在有120头羊,“我最多时养了150头羊。”宗开平并不满足于现状,“我计划扩大养羊规模,争取养500头羊。”说完,他自信地笑了。
坚持和汗水砌成的养羊路
宗开平的养羊场离他家的直线距离并不远,站在家门口,就能看见隐在山坳里的养羊场。但因为家在山上,养羊场在山坳,走过去还是要花半个小时。沿着崎岖的水泥小道,笔者一行人向他的养羊场走去。水泥小道长约2公里,宽约1米。沿着山坡一直往下,小道路面光滑,没有阶梯,最陡的地方倾斜度达到50多度。下行时,人得用脚掌紧抓着鞋底,小心的往下挪。
“现在走的这条水泥小路是我当初一个人修的。虽然那时手脚上的伤已痊愈,但总归有些不方便。无论任何天气都要赶羊出去放,人在下雨天却没法下去。于是,我就自己动手,把水泥拖下去,花了两天时间修好了这条路。”宗开平摇了摇头,那显然是一段艰难的回忆。
一行人喘着粗气,终于来到养羊场。看着羊圈里“咩咩”叫的羊,宗开平陷入了回忆。“养羊不是件简单的事,特别是新手。刚开始不会养,很多有经验的高手也不愿分享经验,好在大家都是邻居,看见别人放羊,我过去慢慢闲聊,也就掌握了一些养羊的技巧。现在,羊生了什么病,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宗开平说,“在外放羊的时候,还必须注意的事就是可能要给羊接生。刚出生的羊羔不会走路,我就背个竹篓,把羊羔放在竹篓里,背回来。”
说话间,一只羊羔靠过来,宗开平伸手抱住了羊羔,它也不反抗,显然已是十分熟悉了(如图)。对宗开平来说,养羊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这些羊已融入他的生活,成了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饮水思源做挖井人
现在,每年宗开平都能卖出100多头羊,净赚5万多元。养羊赚了钱,宗开平并没有忘记当初帮过他的人。2016年,宗开平联合附近的50多家养羊场和养羊大户组建了重庆市綦江区古剑山黑山羊养殖专业技术协会。“有时候,我的羊卖完了,别人来买,我就通知协会的其他人,谁家有羊,谁家就拉过来卖。建立了养殖专业技术协会,大家的技术、销路共享,这能最大程度保证羊的存活率,增加大家的收入。”
现在,宗开平创立的黑山羊养殖专业技术协会已经是附近15家农家乐羊肉的唯一供应源。
下午四点,山上渐渐凉了下来,宗开平赶着羊出门了。沐浴着清风,伴着阵阵“咩咩”声,宗开平显得格外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