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现】尝鲜咯~大罗村的新品种大米--“紫红泥”丰收啦!买买买
10月18日一早,打通镇大罗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小楼还笼罩在雾霭中,大罗村党总支书记陈治强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封茜已经在仓库分装大米,800斤“紫红泥”大米即将被送往綦江城区。
5月初育苗,10月中旬收割,大罗村“紫红泥”大米迎来了它的首次丰收。
村党总支书记陈治强正和村民在分装大米。
改变 种植特色水稻
大罗村位于打通镇南端,全村共766户,2076人,耕地面积4231亩。
“我们村比较偏远,过去先后种植了木瓜、桑葚等,但由于基础设施差、种植技术不到位等原因,效益并不好。”陈治强说,谁都没想到的是,今年试种植的“紫红泥”大米意外走红,深得消费者喜欢。
这还得从去年说起。去年4月中旬,区农委专家建议大罗村利用村里特有的红泥土种植水稻,还推荐了合适的种子。
“我们村的人有水稻种植经验,也有闲置土地,何不以抱团的形式,发展特色水稻种植呢?”结合实际,村里开始重新规划发展思路,以集体名义流转了村民的70余亩土地。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村集体的这些稻田,于5月初开始耕田、育苗,进行得顺顺利利。
“紫红泥”大米包装。
意外 优质大米丰收
今年7月,大罗村成立了梅家沟水稻种植股份合作社;8月份,注册了“紫红泥”大米商标。
“成立了合作社后,在水稻除草、防旱等管理上,我们都安排专人负责。”陈治强表示,在田间防虫、施肥等方面,村里还积极向区农委寻求技术帮助。
大罗村平均海拔1200米,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周期长。
“好多地方水稻都收割完了,我们才开始收割水稻。”10月,村里组织村民开始收割水稻,经过三天的忙碌,4万余斤稻谷搬进了粮仓。
“虽然是第一年种植新品种水稻,但收成却比大伙儿预想的要好很多。”合作社社员刘天庆笑着说,4万斤稻谷大概能产出2万斤大米,按一斤5元出售,今年卖“紫红泥”大米能收入10万元。
“我们的大米不打蜡不抛光,保持了原汁原味。”经过合作社成员集体协商,“紫红泥”大米的定价为散装每斤5元,精装则每斤5.8元。
惊喜 自有品牌走红
“最开始我在朋友圈给大米打广告,不少朋友购买后觉得口感很不错。”封茜打开微信,朋友圈销售量显示,现在已售出3000余斤大米。其中,除了綦江市民在购买大米,还有重庆主城的卖家也在联系。
封茜表示,村里已经和区商务局联系,希望能通过“菜坝网”等本地农产品网购平台,让更多市民吃上“紫红泥”大米。
如需购买优质“紫红泥”大米,可拨打电话:13527532445,綦江城区免费送达。文图/杨子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