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汝华:愿艺术为孩子们的人生增添色彩
“刻字是一门新的艺术种类,我一直都在从事刻字艺术的研究和创作,这也是我目前支教的主要教学任务。”近日,记者在綦江区城南中学“传统刻字艺术工作室”见到代汝华时,他正在认真指导学生刻字,代汝华说,“刻字艺术是一门集书法、雕刻、色彩、平面设计等为一体的独立艺术,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有当代艺术特色。”
每件作品都是独特的
走进工作室,呈现在记者眼前的就是挂在墙上的刻字艺术作品,作品融合了对比、夸张、韵律、对称、重复、变形、渐变、重叠、穿插、掩映、渗透等艺术元素,每一件作品的构成都是独特的,传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据代汝华介绍,这些作品都是城南中学部分师生创作的作品,他只作辅导。
工作室有两间教室,一间是作品展览室,一间是刻字室,刻字室的墙角堆满了松木、杉木等长方形的木材,这些看似普通的木材在创作者的刻刀下,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工作台上摆放着半成品的木刻,还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刻刀和几把塑胶锤子。
放学后,十几名学生来到了工作室,继续刻着之前没有完成的作品。代汝华采取一对一教学,他对孩子们的刻字进行逐一指导,包括握刻刀的手法、进刀的角度、锤子敲击的轻重、雕刻的深浅、肌理的制作等。
代汝华说,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大约需要10天时间,能够坚持完成就需要有耐心和信心。在初学的过程中,后期的色彩处理需要孩子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刻字创作过程,是心和手与自然材质的原始触摸,是人与自然的深度体验。”
“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思想和劳动,就算目前还不够完善,但是刻字艺术这扇大门已经向他们敞开,深入到了他们的心灵。” 代汝华说。
执着追求刻字艺术
今年57岁的代汝华,是土生土长的綦江人,1997年大学美术毕业后回到綦江,一直从事宣传工作。
由于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代汝华对美术、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对传统书法的研究中,他尝试着将传统的木刻字进行艺术化拓展,将单纯的刻字通过夸张变形,甚至是色彩处理,将二维的刻字,做成了三维立体刻字艺术。
从自学入手,从创作出发,代汝华在传统书法艺术中汲取营养,收集各种传统的文字、图案资料,深入研究探索,不断设计创作。为此,他还租过一间民房作为工作室,请助手、买材料,将所有的财力、物力、时间都投入其中。
1993年3月,“代汝华刻字艺术作品展”在重庆市民族文化促进会美术馆举行。展出的近100件刻字艺术作品,将原始情调与现代意识、情感世界与自然材质构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的崭新的艺术时空,受到观众和市文化部门的重视和专家的肯定。当时重庆各家报媒争相报道,重庆电视台“艺术星空”栏目还对代汝华进行了专访。
之后,他的作品陆续参加北京、上海、广州举办的中国艺术博览会,以及新加坡艺术作品邀请展等。2010年12月,代汝华编写并出版了《现代刻字艺术表现技法》,介绍了他对刻字艺术的认识和体会,梳理总结刻字艺术理论知识和刻字技法。
希望孩子们学有所得
2017年,区教委打造特色学校,在綦江区城南中学开设了“刻字艺术工作室”,决定以刻字艺术作为艺术教学起点,特邀代汝华为指导教师。
代汝华在这里热情投入,不仅认真指导孩子们学习,还着手编写校本刻字教材,希望将刻字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孩子们从零开始,分期分批学习。代汝华手把手教学,一遍遍讲解,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他们学习书法、体会色彩,学会文字的表达、构图的安排。
什么是阴刻?什么是阳刻?怎样运用刻刀才能改变木材的肌理变化?这些刻字技巧是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讨论的焦点。通过学习,孩子们学到了手艺,开阔了眼界,对传统文化和对刻字艺术产生出浓厚兴趣。
2018年6月,綦江区城南中学评为綦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基地,同年8月被评为重庆市特色教育学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相信他们通过对刻字艺术的学习,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对艺术之美有更好的认识。”代汝华说,他最大的心愿是孩子们学有所得,让艺术为孩子们的人生道路增添色彩。
记者 张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