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荣昌繁荣兴盛农村文化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理论网2018-06-11 09:5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文化繁荣兴盛行动,有效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荣昌区“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组深入双河街道、仁义镇、龙集镇、清流镇等镇街及区文化委、区级相关文艺家协会等部门单位,采取座谈会、走访、实地察看、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全区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情况,分析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时期深入开展农村文化繁荣兴盛行动,有效提升全区农村文化建设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一、荣昌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一)农村文化建设文件政策出台情况。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先后出台了《重庆市荣昌区文化(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重庆市荣昌区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6-2030)》等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目标任务,为保障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利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全区基本实现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纽带、以社区和村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镇级服务阵地完善,全区建有2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建筑总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具有多功能厅、展览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室外宣传橱窗和篮球场,配备3000册书、投影仪、电视机、DVD和用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所用的服务器、卫星天线、电脑设备。除昌元街道、昌州街道外,均建有室内数字电影放映厅。全区建成6处乡镇健身广场,覆盖率28.5%,17处镇街文化广场,覆盖率81%。村级服务阵地全覆盖,在21个镇街167个村社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社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100%。全区共修建120余条全民健身路径,安装健身器材1200余件,部分镇街共建成10条总长80余公里的登山步道和5条总长50余公里的沿河健身步道。近两年来,全区共有17个镇街19处社区获市级社区健身点建设指标,新增健身器材260余件。

(三)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各镇街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活动,万灵镇七夕河灯节、清流镇风筝文化艺术节、仁义镇香草汇旅游节、清升镇古佛山樱桃采摘节、荣隆镇稻草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效益显著。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仅2017年,各镇街承接“中国梦·巴渝风”“文化进万家”“送欢乐到农村”“红色文艺轻骑兵”“棠城大舞台”等文艺演出196场次,镇街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08场次。河包肉龙、清江黄氏杂技等本土特色演艺节目影响力不断扩大。21个综合文化站常年免费开放,2017年共服务群众25万人以上,到站11万余人次。

(四)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情况。全区建有62支业余文艺团队和一批业余文艺骨干,4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60户文化中心户,每个镇街至少建有2支业余文艺团队,每支业余文艺团队常年开展活动10次以上。全区建有17个体育协会组织,1000余支健身队伍,16个“好体育人”志愿者队伍。

(五)农村文化建设管理情况。先后制定《荣昌区农村综合信息广播系统运行维护考核办法(试行)》《重庆市荣昌区公益电影放映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公益性文艺演出扶持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服务项目进行严格监管考核,并及时下达经费,着力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矛盾问题。按照《重庆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在配齐配全各综合文化站设备设施情况下,严格管理,每月对使用情况进行巡检,对建设、管理不力的镇街进行约谈,以确保文化阵地不被挤占,设施和设备不挪作他用。

(六)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情况。2016年-2017年,全区农村公共文化共计支出9824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重点文化场馆修缮与布展,支持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文化艺术展览,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加强文物保护与修缮等。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17年共向上争取文化体育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全区公共文化体育公共场馆免费开放和设施建设,为农村体育器材更新、社区居民健身点建设、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文化演出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荣昌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发展方面。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镇街之间、村社之间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和建设、管理、服务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部分镇街老旧小区、新建小区,以及农村新建农民集中居住点、撤乡并镇及撤村建社后离区划中心偏远的农民居住点,大都缺乏配套文化设施,群众文化活动少,群众无法便捷享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二)硬件建设方面。农村文化设施配备不足。荣昌区人均体育面积1.21平方米,低于全市1.37的平均水平,在渝西片区排名靠后。镇街健身器材主要分布在场镇广场、公园、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等地,真正安装到农家大院的极少,远远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按照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六次评估定级标准规定,图书馆的读者席最低达标要求需在400座以上,而荣昌区图书馆仅200座,设在镇街的图书分馆更难达到要求。2017年荣昌区图书购书经费仅25万元,这一指标在重庆市区县排名倒数靠后,资金不足导致荣昌区图书馆藏书增量小、总量偏少。

(三)文化传承方面。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发展不够。农村传统文化建筑风貌逐渐消失,农村三合院、四合院建筑不断减少,失去巴渝民居风貌特色;铜鼓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受风吹雨蚀影响,保存状况堪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文物保护难度增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力,舞肉龙、打铁水等非遗项目,农民保护和传承的动力不足,面临传承断档的风险;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不充分,河包镇、远觉镇、吴家镇等一些文物因为地处偏远或保存状况较差,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活”力不足,“乡愁”记忆逐渐减退。

(四)管理服务方面。文化产品供给与农村居民需求不匹配。农村文化服务设施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不善,存在闲置、损坏、被挪用的现象,如文化信息资料共享工程设施及电子阅览室大都处于闲置状态,篮球场、乒乓球台使用率较低,出现“白天晒太阳晚上装月亮”现象;室外健身器材、广播、直播卫星器材容易损毁或出现问题,既无专项维修资金,也无专业维修人员,不能及时添加或维修;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有差距,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项目旧影片太多,电影放映缺少新片和观众;一些农家书屋光顾的人少,书上积满灰尘;一些镇街“村村响”广播损毁严重,长期不响不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下乡演出节目形式和内容雷同,创新不够,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主流文化的供给不够,在农村有快餐化、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等。

(五)队伍建设方面。结构不优专业能力不强。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建立健全全市、区县、乡镇三级文化人才队伍,特别要配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配备3-5名专职人员。”以全区2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为例,目前拥有在职文化专干50名,平均年龄42岁,本科以上学历仅占36%,老龄化现象突出,高学历专业人才欠缺,导致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困难。各镇街文艺创作人才匮乏,其文艺作品质与量与先进区县比存在很大差距。

三、深入开展农村文化繁荣兴盛行动,有效提升全区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宣传教育提档升级,提高农村广大群众知晓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农村文化建设宣传计划,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重庆市荣昌区文化(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重庆市荣昌区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6-2030)》等纳入重点宣传内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手机报、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全媒体,通过标语、橱窗、专栏、简报、电子屏等多载体,大力宣传公共文化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要求。要利用赶场日和送流动文化进村等活动,制作宣传展板巡回展出,向农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单、宣传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宣传态势,提高农村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知晓度,激发农村广大群众投身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特别是要把普及农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教育,作为提升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让大家记得住乡愁。

(二)注重硬件建设提档升级,完善一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推进各镇街文化艺术项目建设和全民健身项目建设,做好各镇街体育文化公园沿线文化体育设施功能布局规划,打造公共文化设施“一镇一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建设,为群众提供图书、电影、文艺培训等文化服务,打造城区“十五分钟文化圈”。在镇街村社实施“美丽乡村文化驿站”工程,建设一批公共图书馆分馆,形成“十里文化圈”。启动“运动之城”建设规划,把荣昌建成“户外运动胜地、休闲健康福地、品牌赛事基地”。积极争取资金,继续加强农村光纤电视户户通改造。有效维护好基层文化设施设备,保证其正常使用。如:“村村响”要真正响起来,可在适当时段播放新闻等,特别是在森林防火、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下一定要保持畅通。“户户通”要保持天天通,健身器材要保证能天天用。

(三)注重文化管理提档升级,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建设文化数据库包括“非遗专题数据库”“文化人才库”和“文艺节目库”,初步实现荣昌文化资源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推进荣昌区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设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模式,使场馆信息动态、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群体赛事发布等实现网上预约和公布,进一步节省人力物力,从而填补荣昌区“互联网 全民健身服务”空白。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矩阵,实施文化设施设备联盟、数字资源联盟、阅读资源联盟、文化活动联盟、人才资源联盟,让农村广大群众享受更专业、更丰富的文化服务。农家书屋图书可采取“循环流动”法实现资源共享,健身器材等文化设施统一组织及时维修,农村电影放映注重片源适时更新,加强对农村文艺演出队的监管等。

(四)注重文化服务提档升级,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由“自上而下”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下而上”的主动需求型转变。改变供给方式,实施农村惠民电影固定放映点工程,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电影文化套餐。创新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模式,探索区、镇、村“三级搭台同唱好戏”机制,实施购买公共文艺演出服务“点单配送、服务配套、上下配合”的文化服务,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针对农村人员结构现状,开发更多适宜于儿童、留守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产品服务。继续举办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带动经济消费。组织开展“红色文艺小分队”、渝州大舞台、惠民电影放映、送流动文化服务进村等活动。着力扶持基层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落实《荣昌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办法》,出台《公益性文艺演出扶持办法》,激发全社会投身文艺创作、举办文化活动的热情。继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打造“书香荣昌”。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广泛举办艺术讲座、培训、辅导,持续推动戏曲进校园、进乡村,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五)注重人才培育提档升级,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利用镇街现有余编招录专业人才,让有专业知识、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充实到农村文化队伍中来。加大对各镇街文化专干的培训力度,保证专干专职,队伍稳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广泛开展文化服务志愿者活动,鼓励他们为社区和村社提供志愿文化服务。加强主流文化产品的创作与生产,培育一批传统文化传承人,鼓励一批本土人才创作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作品,说身边的事,讲身边的人,及时把一些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出来、表现出来。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培育具有荣昌特色的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出台相关政策,吸引荣昌走出去的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在家乡振兴中发挥作用。

(六)注重特色品牌提档升级,大力打造“荣昌印记”农村文化品牌。品牌活动是文化艺术深入群众,扎根农村最有效的载体,品牌越强,号召力越大,影响力越广。应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挖掘各镇街农村文化资源,搞清楚各镇街农村文化资源现状。同时,通过激励和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人、名品。开展“荣昌印记”农村文化品牌打造评比活动,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充分发挥农村文化人、农村工匠、农村非遗传承人作用,更好地策划打造一批本土化、多样性、普及型与提高型相结合,独具魅力的群众文化艺术特色品牌,让更多的群众主动地参与到文化艺术活动中来,在不断扩大参与度的同时,进一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成为群众文艺品牌活动的主角,做到“群众演、群众看、群众评”,进而实现群众创造,群众提升,形成农村文化品牌。

(七)注重财力保障提档升级,增加农村文化建设投入。镇街每年将辖区内组织开展的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文化活动、政府购买公益性文化项目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大型活动的正常开展,鼓励参加区级、市级及国家级举办的各种活动,提升辖区农村文化整体水平。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力度,真正体现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特色文化活动。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 不断增加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

(责任编辑:郭丽娟)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