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有成效 水清岸绿见美景
明确工作重点 政企合力整治生产废水
“在水环境治理上,我镇着力解决的首要内容就是粉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排问题。”河包镇负责人介绍,粉条加工一直是该镇的主导产业,辖区内拥有成规模的粉条生产企业24家,年产量4万余吨,年产值达3亿多元,直接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000余人。长期以来,由于废水收集处理网管建设滞后、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粉条加工产生的废水一直处于直排的状况,对洪子河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去年,我们下定决心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该镇负责人说,在区环保局、区水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该镇实施了场镇二三级污水管网项目,投入1000万元,新建企业污水和场镇居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8000米左右,新建化粪池17个,检查井147座,并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改扩能,提升废水收集处理能力。
“我们也加强了对企业的教育监督力度,要求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履行好防污治污主体责任。”该镇负责人说,每家粉条企业首先向政府交纳6000元“保证金”,若是出现不达标污水私自排放情况,对“保证金”予以扣除。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该镇粉条协会组织各企业在优化粉条生产加工工艺的同时,投入近300万元修建了生化池进行废水预处理,并通过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确保生产废水集中收集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并达标排放。同时,粉条协会还协调各企业分别投入10万余元实施煤改清洁能源行动,镇内企业分3批开展错峰生产,有效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由于粉条废水这么多年来都是直排到洪子河,河里的淤泥沉淀较多,河道清淤工作也必须抓好。”该镇负责人说,在政府的引导下,园区企业积极参与到水环境治理中来。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这一原则,由企业自发成立河道清淤队伍,出资租用挖掘机对相关河道进行清淤作业。清淤作业完成后,除了政府部门加强动态监管外,充分发挥粉条协会的自治功能和企业主体责任,由粉条企业自发对河道进行分段管理、互相监督、形成制度,切实巩固治理效果。通过不断努力,过去持续数十年的洪子河河水发黑发臭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保护好水环境,这也是我们企业的责任。”该镇转龙社区光亮粉条厂负责人表示。
志愿者清理沿河垃圾。
强化责任担当 落实工作掷地有声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抓的工作,必须强化每个干部的责任意识。”该镇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河长制”工作有序推进,该镇全面建立了镇、村(社区)河长工作体系,制定了《河包镇“河长制”工作方案》,层层压实工作责任,要求镇、村河长知责明责、履职尽责。
“我们要求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每个月至少召开两次碰头会,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形成意见措施,制定了富有针对性的‘一河(库)一策’整治方案,因河施策,力保整治效果。”该镇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境内共有16条河流和5座水库,其中区级河流3条、镇级河流13条,小I型水库1座、小II型水库4座。此前,在部分河库周边散布着一些畜禽、水产养殖户,为了消除畜禽、水产养殖对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去年,该镇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多次深入到200米内的畜禽养殖企业、500米内的水产养殖企业走访、调研,实地查看了解养殖情况,加强与养殖户的沟通,宣传引导其及时关停、搬离,按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针对部分河道存在水葫芦等漂浮物的情况,我们组织专人对相关河道进行了清漂打捞作业。”该镇负责人说,为降低清漂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该镇因地制宜的使用挖掘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清漂,共清理河道近40公里,清理水葫芦20余万平方米、约1800吨。
“政府把这些水葫芦清理了,河道干净多了,环境也更好了。”该镇白塔社区的一位居民说。
水清岸绿。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
“我们镇村两级河长的手机上都安装了‘巡河移动APP’,每次巡河需要把巡河现场的图片、视频和发现的问题等信息上传到该APP,便于此后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该镇负责人介绍,镇党委要求镇村两级河长每个月至少到管辖河道巡查两次,及时发现问题并科学处理。此外,为了巩固治理成效,该镇组织机关、村社干部成立环境整治突击队,定期开展河库沿线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时发现、清除可能影响水环境治理的各类垃圾、杂物。同时,整合农村保洁网格员,确定了30名工作负责、熟悉水性的河道巡查保洁人员,开展日常性河道清漂保洁工作,确保水环境质量安全。
“经常看到有巡河保洁人员在河边巡逻、宣传,让大家也多少了解了‘河长制’工作的相关情况。我们也教育小孩不要乱扔垃圾,为河包的水环境治理尽一份力。”该镇一位村民说道。
“今后我镇‘河长制’工作将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尺,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明确职责分工,以切实可行的举措推进工作,确保辖区水环境质量安全。”该镇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