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綦涛:为传统手工技艺注入时尚价值

中国文化报2018-07-12 06:30

綦涛在研究荣昌夏布创新产品。

本报驻重庆记者侯文斌文/图

她出身于艺术世家,10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家级非遗项目荣昌夏布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还培养了千余名妇女及女大学生掌握专项手工技能,帮助她们创业就业……她就是荣昌夏布代表性传承人綦涛。

綦涛从小热爱国画和书法,在2007年被夏布的制作工艺吸引之后,同年便创办壹秋堂夏布坊。她说:“真正将希望变为现实的,属于那些许愿之后踏实践行的人。”

初出茅庐就经历考验重重

夏布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宜人,又俗称夏布、夏物。重庆荣昌有300多年夏布织造历史,《荣昌县志》中记载“各乡遍地种麻,比户皆绩,机杼之声盈耳”,早在清代就已出口朝鲜、日本及南洋一带。

綦涛是一个想干就立即行动的人,她接的第一单生意是以荣昌夏布为材料做1000幅重庆老地图,然而却遭遇了重重考验。

荣昌夏布有粗糙的质感和通透的小孔,做外衣会给人凉爽轻柔之感,然而老城区地图过于细密,百年前每条街道的名字都要标得清清楚楚,即便用最细的夏布,制作效果仍不如意。那时,綦涛压力很大,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技术上的瓶颈,更来源于工人的消极情绪。因为工人凭着经验就可以告诉她,这个做不出来。然而对自己热爱的这份事业,刚开头就前功尽弃,她一万个不甘心。

綦涛和同事经过反复讨论,不断寻找突破口,说服工人为创新想法进行尝试。半个月的时间里,她纵然内心焦虑,但必须表现出最有信心的模样。幸运垂青坚强的人,在经历上百次失败之后,复杂的重庆老地图终于清晰又艳丽地印在了改良之后的荣昌夏布上。

转变思维,传承创新

每一次困难的阻挠,綦涛都在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让传统的荣昌夏布回归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尝试用荣昌夏布做工艺品、家居饰品和服饰?文化源于生活,想要传承、发展、创新就必须走进现代人的生活。綦涛是这样认为的。

2008年,荣昌夏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綦涛提出壹秋堂夏布坊的理念和宗旨就是保护传承传统手工艺。她说,荣昌区有10万人会荣昌夏布纺织,她要做的,就是把朴素的荣昌夏布做成具体的产品,注入更多的附加价值。一张纸不值钱,当你在上面作画,把它做成剪纸或者贺卡的时候,文化意义自然就高了,造就了这张纸的附加价值。

这个植入文化内涵、形成产业模式的过程,直到今天她和同事还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在荣昌城内2000平方米的荣昌夏布非遗文化园里,夏布服饰、饰品、工艺品琳琅满目,可以一览荣昌夏布以及全国各地的夏布发展历程。在荣昌区政府的支持下,文化园还成为荣昌夏布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并行发力,推广荣昌夏布文化。

綦涛也奔走于市场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如今,壹秋堂夏布坊在荣昌的织布基地有300余人受雇织布,解决了一大批妇女的就业问题。

2014年,綦涛率领团队承办“巧手编织幸福梦”公租房社区女性创业就业促进活动,组织主城区6个公租房社区近300名妇女开展手工艺培训,并聘请优秀学员成为企业手工技师,通过外发订单及定期培训,促进妇女群体的经济增收与技能提升。

同时,她作为重庆手工编织协会副会长,在重庆市妇联搭建重庆市手工编织协会交流展示中心,为全市妇女手工编织产业提供展示展销、交流合作、体验培训的渠道,成为重庆市妇女工作的形象窗口。中心每年开展近百场培训活动,为千余名妇女儿童提供知识及工艺培训服务。

今年3月,壹秋堂夏布坊承担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材质的时尚表现——荣昌夏布创新再造人才培养”,对夏布进行深层次的研究。4月,壹秋堂夏布坊与荣昌区盘龙镇开展“巧手脱贫——夏布手工花艺产业培训”,带领盘龙镇龙腾社区30余名农村待就业妇女学习夏布造花技艺,将1万朵夏布花用作商业展陈、文创品等。

綦涛的担当,让她和壹秋堂夏布坊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说:“我愿化身为一个喧嚣时代的安静坚守者,用一股执着的精神,始终坚守在传统文化及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道路上。”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淘宝推广广告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