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创业就业(十五)】殷永琼:注重绿色养殖,开启生态养鱼“致富门”
铜鼓镇刘骥村村民殷永琼因机床故障致残,靠着一份执着,苦心专研养鱼技术,经过十余年摸爬滚打,掌握了一整套养殖技术,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当地的养鱼能手。
不幸 机床故障致残
2003年,殷永琼远赴广东省珠海市打工,在一家玩具厂负责数控机床的操作。2004年的一天,殷永琼照常操作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数控机床,不料机器出现故障,殷永琼的左手被自动感应装置失灵的机床直接压断了大手指。“大拇指切除后,又在医院治疗了几个月,我都记不住哭了好多次。”殷永琼回忆。
出院后,殷永琼便回到了家乡,帮家人务农,种种地、养养鸭子,但都不成规模。“家里要开支,娃儿读书也需要钱,所以不得不另谋出路。”殷永琼说。
勤快 走养鱼致富路
尽管自己的左手残疾,但殷永琼从未想到过退缩。“我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殷永琼说。
在该镇残联的关心帮助下,殷永琼的心愿变成了现实。2008年9月,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该镇残联举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内容涵盖农业、林业、种养植技术等。殷永琼搭上这趟“顺风车”,参加了养鱼技术培训。
“培训结束后,我看了几本书,又到一些养鱼场去学习了几次,就开始自己试着干了。”殷永琼说。她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建鱼塘。她购置了几台增氧机,建了一个小型的管理房,开始了自己的养鱼之路。
“鱼塘面积6亩多,养的白鲢、花鲢、草鱼、鲫鱼等。”殷永琼说。尽管她学习了一些养鱼技术,但没有养鱼经验,所以在创业初期,遇到了一些困难。
“刚开始时,鱼苗死了不少,损失了七八千元。”殷永琼说。她的家庭条件本来就不宽裕,为了建鱼塘,还从亲戚那里借了几万块,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谓是雪上加霜。
“既然选择做这件事,再难都得坚持。”殷永琼说。为克服养殖技术欠缺的难题,她多次邀请当地的养鱼能手到鱼塘来指导,有效解决了鱼苗生长遇到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实践,殷永琼的养殖技术更成熟了。
现在,殷永琼的养鱼产业已经走上了正轨,与几个餐馆都建立了合作关系,销售门路没有问题。鱼塘一年可以卖八九千斤鱼,销售收入达五六万元。
“每天需喂一定鱼料外,还要投放三背篼草料。”殷永琼说。
投放草料
现在丈夫和孩子都在外地打工,鱼塘都由殷永琼一人管理。由于左手残疾,她干农活很费力。
“特别是割草的时候,握不住草,只能一点一点割。割一背篼草,需要两个多小时。”殷永琼说。尽管养鱼非常辛苦,但她仍然感觉很有成就感,心里美滋滋的。
割鱼草
生态 注重绿色养殖
殷永琼的鱼塘四周,栽种了许多水生植物。“这是鱼菜共生模式,净化水质的。”殷永琼说。她介绍,鱼菜共生是通过在鱼塘水面种植适宜的水生蔬菜,由鱼塘的微生物对鱼虾排泄物进行分解,为蔬菜提供养分,蔬菜吸收养分实现水质净化,实现“养鱼不换水水质清爽,种菜不施肥生长旺盛”,达到鱼、蔬菜、微生物的有机循环。
“我很支持政府推行的这种方式,它环保、生态,养出来的鱼更好卖,价格更好。”殷永琼说。她希望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把生态养鱼的路子走好,在做大做强自身产业的同时,形成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养殖经验,为那些有发展养鱼产业想法的乡亲提供借鉴和参考。
“大家都采取科学、环保的养殖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水产养殖水平,也能切实保护好我们的水环境质量安全。”殷永琼说。
记者 曹让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