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双河街道探索麻竹产业发展新模式

重庆日报-农村版2018-09-21 07:14

施过肥的麻竹就是不一样。记者栗园园摄

本报讯(记者栗园园)“通过土地宜机化改造,今年麻竹笋的产量大幅提升,我们终于从中尝到了甜头!”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荣昌区双河街道金佛社区,看到绿景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明正在计算笋竹的产量。

李明说,今年他合作社的土地共实施宜机化改造300亩,“猪、沼、竹”覆盖面积达到700亩左右,竹笋增产效果非常明显。七八两月,产量已达300多吨,而去年,3个月下来也不过200多吨。

政策激励产业兴起

荣昌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重庆市百万亩优质竹产业化工程”重点实施区县。

“我们区发展麻竹产业已有20年。”双河街道农服中心副主任龚君奎介绍,麻竹是笋材两用的经济竹种,经济效益好,此外,麻竹根须发达,适应性强,一亩麻竹可涵养水源上百方,具有十分良好的生态效益。

1998年,荣昌从广东英德市空运回麻竹种苗,在当地试种了5亩,发现其适应情况良好,此后便有意重点发展。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在每亩麻竹每年补贴245元的政策激励下,荣昌的麻竹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到2007年,全区麻竹面积达到10万亩,我们街道也发展了2万亩左右,和峰高街道一起成为了我区麻竹产业的核心区。”龚君奎介绍。

粗放管理发展受阻

2009年,该区又出台鼓励笋竹产业发展的后续政策,将新发展麻竹每亩的补助提升到700元。随后5年内,荣昌区麻竹面积增至15万亩,共7万多农户参与种植。

但是,因分散经营、劳动力缺乏、管理粗放等原因,多年来麻竹种植面积虽在增加,产量却并未提高。

“麻竹虽然适应性强,但种好它却需要大量施肥、浇水,村民们大都外出打工,种下就不管了。”龚君奎说,以双河街道为例,虽然种植面积已增加到3万亩,但其中被精心管护的面积却不足30%,“精心管护的麻竹亩产笋量可高达3吨,然而去年不少麻竹的亩产量仅三四百斤。”

集约经营精管细作

去年,双河街道提出以“麻竹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计划,并出台了《双河街道麻竹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决定采取托管、出租、入股等方式,在培养本地种植大户的同时,引进大批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并以每亩800—1000元的补贴鼓励对土地进行宜机化改造。

此外,该街道还借助生猪产业,发展“猪、沼、竹”生态种养模式,养猪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生成沼气,用于给麻竹施肥。

“这样做生态、环保,还解决了农村养殖面源污染的问题,一举两得。”龚君奎说,如今双河街道已建立起“业主集约经营,宜机化改造升级,菜园式精管细作,猪沼竹循环发展”的麻竹发展新模式。

“我现在管麻竹真的像管菜园子一样精心,每天都要来基地里转转。”在金佛社区冉照合作社,基地内一排排麻竹排列整齐,输送沼气的管道也已铺设完毕,业主龚兴严说,“你们看,这是我5月份才施了肥的,如今已能看出明显变化,比那些没施肥的粗了许多!等宜机化改造完毕,每亩产笋量达到3吨应该没问题,到时候,我还可以在林下发展山鸡养殖,又能增加一笔收入!”

龚君奎介绍,如今该街道已完成土地宜机化改造1500亩,今年还将完成6000—8000亩,待全部改造完毕后,3万亩麻竹加上林下养殖,预计将实现年总收入1亿元左右。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