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营造敬业风气
高翔
李开军
刘永武
王尚天
杨兰英
黄文超
刘吉芬
张家发
肖祥洪
吕玉桥
“棠城工匠”肖祥洪在制作景观陶。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增强一线职工和技术工人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彰显工匠光辉风采,扎实推进“质量提升年”“三件大事”和“10 3”方案的实施,不断谱写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建设的新篇章,2018年6月9日,荣昌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届“棠城工匠”评选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此拉开荣昌第二届“棠城工匠”评选活动大幕。
荣昌区委人才办、区总工会、区人社局迅速启动评选工作,通过组织推荐、社会举荐、个人自荐,再结合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结果,初步评选出10名第二届“棠城工匠”候选人。随后经区评选办公室研究,将10名候选人情况上报评选领导小组进行审定并公示无异议后,并上报区委常委会审议。9月11日,荣昌区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10名第二届“棠城工匠”获奖人选。
这10名“棠城工匠”,是荣昌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路上涌现出的敬业奉献、敢于拼搏、善于开拓、勇于创新的先进典型,他们中有通信行业的创新先锋,有研发路上秉承匠心的产品开发工程师,有负责重点科研产品试制工作的年轻科技精英,有精通荣昌折扇制作的工艺美术大师,有擅长夏布编织技艺的行家里手,有醉心于荣昌陶器制作的非遗传承人,有酿酒领域的工匠楷模,有汽修行业的专家级“大师傅”,有动物检疫岗位上的技能高手……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拼搏前行、创新进取,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荣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些“棠城工匠”在荣昌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们用行动和成绩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彰显了“匠人”的新时代风貌,将激励和引领广大荣昌人积极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投身到荣昌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去,勤奋工作、创优争先。
高翔电信行业的创新先锋
2003年,高翔进入荣昌电信数据中心,成为一名普通的宽带维护工程师;2005年,高翔进入重要客户保障中心,肩负党政军通信安全稳定的工作重任;2007年,高翔负责全县视频监控的建设维护工作,全程参与治安视频监控、网吧视频监控、煤矿瓦斯监控等重大项目;2013年,高翔开始从事网络资源管理,负责全县电信网络资源的动态维护;2015年,荣昌启动声势浩大的全光网建设,高翔义无反顾地踏上逐梦“全光网”的征程……15年如一日,高翔在通信业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
在中国电信荣昌分公司,提到网络工程师高翔,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不只是一名精益求精的网络专家,也是一名实干巧干的创新能手,可以说是电信行业名副其实的创新先锋。
为促成宽带资源查询平台上线,高翔通过收集宽带覆盖信息,和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需求分析、数据搜集、系统架构和测试等一系列工作。先后完成多达50多项的难点创新优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便捷了统计数据。
2016年,高翔主创的“自动装维化装维酬金分析核算模板”项目,大大缩短了酬金结算流程,获得重庆电信岗位创新技能类金奖;2017年,高翔主创的“全向数据展示系统”,解决了一线数据查询的痛点,荣获重庆电信岗位创新技能类银奖。高翔相继被评为重庆电信创新能手、重庆电信十大创新人物。
为了更好地发挥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2016年中国电信荣昌分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高翔创新工作室”,这是电信行业在重庆区县设立的首个创新工作室。作为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高翔带领创新团队聚焦五小“微创新”成果丰硕:巧用辅助线提高放装质量、制作放线三角架节约皮线光缆成本、创新渠道倒三角支撑……两年来,工作室团队创新成果达2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800余万元。2018年,高翔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重庆电信十大创新工作室。
李开军在荣昌折扇上舞蹈
2011年6月,李开军与中国夏布折扇发明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陈子福一起参加了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薪火相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现场演示荣昌折扇制作工艺,这是荣昌折扇几百年历史上首次进京进行展演,得到全国人大、文化部和国家非遗中心领导的高度赞扬。
荣昌折扇始于宋代,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与苏扇、杭扇并称中国三大折扇,于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目录。荣昌折扇既是一种用于夏季拂凉的民间手工艺品,也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品,同时还是戏剧、舞蹈表演的重要道具。
出生于折扇世家的李开军,自幼受父母熏陶,在折扇制作技能方面属于“天赋异禀,一点就通”。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历经折扇行业多位技师及市工艺美术大师陈子福的指导,曾多次前往苏州、杭州接受制扇大师的指点,并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第二期全国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学习,他系统完整地掌握了整个折扇制作流程,成为全面掌握夏布折扇制作工艺第一人,能够独立制作各式夏布折扇。
李开军吸收并继承中国三大折扇(苏扇、杭扇、荣昌折扇)的传统制作工艺,并对部分制作工艺及工序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形成自己的制作风格。他既保持了荣昌折扇的传统风格,又融入了苏杭折扇的工艺特点,就折扇制作工艺方面,在荣昌折扇行业是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其折扇制作技艺和作品在各种大赛及工艺美术展、博览会上屡屡获奖,特别是参与了由陈子福大师设计“纪念建国五十周年大型系列套扇”的制作,该系列套扇融规模性、工艺性、纪念性为一体,为国内首创,亦是国内孤品。
由于在折扇制作技艺、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方面的突出表现,在宣传及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方面的优秀表现,李开军先后荣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荣昌县第一届工艺美术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刘永武酿酒领域的工匠楷模
在重庆酒类生产领域,只要提到“刘五”这个小名,可谓是无人不知。“刘五”本名刘永武,现任重庆市金佛春酒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总经理,是国家一级酿酒师,连续多届被重庆市食品工业协会和酒类管理协会聘为评委。
酿酒工人,俗称“烤酒匠”,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艺。从21岁进入酿酒行业,刘永武一直坚持到今天。他从行业辅助工做起,用3个月时间学会了制曲工艺;他从生产组长用了3年时间晋升为车间主任;企业转为私有化经营,他在新的平台用了3年时间晋升为技术总监,这一切都源自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酿酒工艺系微生物发酵技术,工艺程序繁长,且技术控制关键点较多。不管是自己当操作工人还是作为工艺管理者,刘永武都严格按工艺要求做,做到精益求精。他总是告诫身边的人:酿造行业是一环扣一环,技术要求高,这几十道工序下来,如果每道工序都差一点,最终结果将是酿不出好酒,甚至是酿不出酒。这些年,他总是言传身教把每个环节做到最好。
自从进入酿酒行业,刘永武三十几年如一日心无旁骛专注于本行。他还勇于追求突破,寻求革新。譬如,传统工艺浓香型白酒生产原材料只通过一次发酵取酒,下角料就成了丢弃的废料。刘永武发现这些废料中还含有许多有效成分,便尝试进行再次发酵利用,最终探索出一种浓香型白酒生产二次发酵法,在生产上变废为宝,每吨浓香型的白酒成本至少可以下降2000元左右,为企业创造了极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并毫无保留将配方无偿转让给同行企业,使得酿造行业从降成本这一领域得到极大突破。
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本行、创新进取,“匠人精神”在刘永武身上得到充分展现。在他任技术负责人期间,该企业产品被授予“重庆市浓香型酒原酒生产地”,“金佛牌65度大曲酒(原酒)”荣获重庆市酒类行业第四届产品质量行评优质奖,多款“金佛春”牌白酒连年荣获渝、闽、湘、鄂、桂、赣酒类质量检评金奖。
王尚天年轻科技人的追求
工作中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多次荣获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会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这就是站在人们面前的王尚天。
外人眼里的王尚天,或许只是一个年轻的技术人员。但在企业内部,人们都知道他是“技术大咖”。工作至今,王尚天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负责过公司10多个重点科研产品试制工作。沿着他前行的轨迹,我们看到他对每个产品的倾力付出。
XXX产品是公司占有主要地位的科研项目,作为项目组成员之一,王尚天全程参与科研试验与设计定型试验,经常风里来雨里去,完成了部分试验大纲编制、器材准备、试验交底、试验数据记录、论证分析等工作。他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2015年荣获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一等奖。
在YYY产品仿研仿制工作中,作为该产品的项目负责人,王尚天加班加点进行产品图纸勾绘、建模分析、所选材料安全裕度计算、方案可行性论证等工作。为了对自己所设计产品加工质量的控制,他经常守在生产一线监督产品加工与尺寸检测。每阶段性的首发产品总装时,他都是自己亲自动手装配,并进行产品性能测试、调试,力求达到产品所规定的技术要求。
ZZZ产品是公司所承担的一种体积庞大、大质量产品,由于该产品为新型科研项目,产品静态参数测试成为公司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若购置大型静态参数测试仪,则增大公司前期科研投入,若不购置大型静态参数测试仪,则无法完成产品测试、试制要求。作为该产品的项目负责人,王尚天经过反复研究分析,通过建立两支点计算重心位置的数学模型,确定出产品静态参数测试方法。该方法的提出与应用,成功解决了公司对大型产品静态参数测试难题,并得以推广。
“作为年轻人,作为科技人员,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考虑问题,应当考虑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做什么,在一切应当之中付诸实际行动,挑战自我,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这就是王尚天的内心写照。
杨兰英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在平凡岗位上,她数十年如一日,凭着坚毅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可一眼辨出“问题肉”。在荣昌区昌州街道,提到街道畜牧兽医站兽医师杨兰英,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有一双“火眼金睛”。
在白条猪生产线或待宰圈,她一眼就能辨出“问题猪”。她27年来共检疫动物70万余头,检出不合格动物产品约3000公斤,并将检出的问题猪肉按照国家标准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20多年来,她检疫上市的畜禽产品,未发生一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被誉为“放心肉”的守护神。
时间回到1991年,杨兰英进入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从事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先后在农贸市场和生猪定点屠宰场从事检疫工作。“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动物检疫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是为了保护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检疫工作很重要,同时又很平凡。在工作中,杨兰英兢兢业业坚守自己的岗位,默默地奉献自己的每一天。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之余她从没放下专业学习,坚持把精湛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信心十足地处理检疫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016年,重庆举办全市动物检疫技能大赛,主办方为“刁难”参赛选手,将无耳标猪、脱肛猪、脚受外伤(模仿口蹄疫)猪等混在30多头好猪中,限时让选手查找问题,杨兰英无一遗漏,全部判断准确;屠宰同步检疫,考验选手剖检淋巴结、查内脏等,比拼速度和精准度,她同样遥遥领先。最终,她在重庆检疫技能总决赛中获得全能三等奖和屠宰检疫单项第一名。2017年,她又在荣昌区检疫技能选拔赛中以屠宰检疫第一名的成绩代表荣昌区参加重庆市检疫技能总决赛,并获得屠宰检疫一等奖,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在动物检疫一线,杨兰英一干就是27年。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奉献,讲述着平凡的人生,却又折射出熠熠生辉的“工匠精神”。
黄文超研发路上秉承匠心
黄文超曾在成都电焊机厂从事工艺、焊机研发9年多,被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他曾在广东华联不锈钢集团从事项目管理研发7年多,成功研发了钛合金管冷挤压成型的先进工艺,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他曾在重庆长安汽车公司工艺所从事汽车钣金件开发4年多,共参加了5个新车型的车身零部件开发工作;他曾在重庆港湘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长安、长安铃木等厂家的5个车型零件,被授予“优秀产品开发工程师”称号……从1982年参加工作,黄文超辗转于不同的企业,均留下闪光的足迹。
2009年,黄文超走进四川顺达集团遵义分公司和重庆顺兰分公司任总经理,负责全面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将长期被主机厂投诉和罚款的企业改变成被主机厂信任的企业,他引领企业研发出汽车货箱边板成型、焊接、切断连续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5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集团范围内被其余7个分公司大量推广使用。该项目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13年黄文超又转移阵地,出任重庆禾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负责野马汽车的T70车型侧围100多个零件的开发工作。在他的带领下,项目不仅进展顺利,而且以低成本开发制胜,在川汽野马公司161家配套厂家中综合评比排名第11名,在冲焊件所有配套厂家中排名第1名。
2016年4月,黄文超再次辗转出任重庆秋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负责组织新产品开发工作。他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野马汽车的M302和B10两款车型,并实现量产。目前又参加了绵阳华瑞的C300车型开发工作,且成功进入贵州长江新能源汽车厂的配套体系,并即将参加M04车型的包1和包2的新产品开发工作。
也许黄文超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自己总是辗转在路上。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无论他辗转到哪家企业,始终秉承工匠之心,始终追梦在研发路上。
刘吉芬在陶器世界中行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昌安陶”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受聘于重庆市荣昌区鸦屿陶瓷有限公司任陶艺技师的刘吉芬,曾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媒体采访,并现场进行陶器制作工艺表演,堪称荣昌陶瓷界的名人。
出生于1950年的刘吉芬,小时候见得最多的就是陶器,从16岁便正式开始学习陶器设计和造型、配釉、烧窑、刻花等方面技术。为了学懂、学通、学精制陶技艺,他先后到多家陶瓷企业参观学习,坚持不懈地苦研苦练,很快在业界崭露头角。1974年,年仅24岁的刘吉芬便创办了工艺美术陶瓷厂,招收学徒工100余名,主要负责培养各方面人才,分管生产、管理,担任技术厂长。
刘吉芬熟悉陶器生产整个工艺流程,擅长手拉坯、外形设计、雕塑等传统技艺。其手拉坯作品造型美观别致、协调匀称,坯体薄、做工细,彰显了荣昌细陶古朴典雅、质地细腻的特点。
为展示荣昌陶的风采,刘吉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为荣昌陶器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他参加了第一、二届中国西部旅游局商品博览会和荣昌昌州陶艺馆展览活动。同时,积极参加政府、公司及其他单位举办的各种展览、展销、比赛等活动,不仅宣传荣昌陶器产品,还宣传了荣昌安陶文化。
追随刘吉芬的身影,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足迹:1987年3月参加广交会,同年7月参加北京文化宫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2013年5月参加荣昌县人社局、县总工会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荣昌县首届劳动技能大赛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荣获陶瓷手工成型项目三等奖;2013年11月参加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荣获陶瓷造型技艺项目金奖。
从事陶器制作四十余年,刘吉芬不仅学到了荣昌陶器制作传统的核心技术,提高了制陶技艺水平,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让自己的经验和技艺能够传承,刘吉芬长期为荣昌安富中学学生进行陶艺指导,积极培养下一代制陶人。
张家发一心为了盘龙夏布
在荣昌,提到“夏布”可谓是妇孺皆知。荣昌拥有国家授予“夏布加工基地”的称誉,盘龙镇被国家授予“中国夏布之乡”和“夏布专业镇”称号。盘龙夏布布纹细密平整,色泽莹洁润滑且坚韧耐用,它兼有棉布和花纤布的优点,素有“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的称誉。
盘龙的夏布工艺先后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盘龙不仅是重庆地区最大的“客家方言岛”,享有“重庆客家第一镇”之美誉,夏布编织更是遍地开花,当地很多人都从事跟夏布相关的工作,夏布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张家发无疑是盘龙夏布行业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夏布编织技艺,并成为行家里手。上世纪80年代末,他开办了夏布家庭小作坊进行生产,到20世纪初期规模扩大到50余人,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带动了群众就业。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在盘龙夏布行业,张家发是称得上名号的企业家。”
“企业家就要有企业家的担当。”这是张家发的情怀。在任家发夏布编织厂和荣昌县凯希纺织公司厂长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种相关活动,如客家文化宣传、夏布技艺传授等,为返乡农民工增收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这些年来,他坚持在盘龙镇大建社区举办夏布技艺讲学活动,并亲手传授夏布编织技术。他任苎麻夏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长以来,累计发展会员140余人,解决社区劳动力200余人,为盘龙镇客家文化调研和盘龙传统手工夏布编织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家发用自己的付出,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耀,2016年被重庆荣昌区文化委员会命名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当年还荣获盘龙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在隆昌市首届夏布生产手工技能大赛比赛中荣获“挽麻芋子组”二等奖。
肖祥洪心里只有“荣昌陶”
从某种角度讲,肖祥洪是幸运的。他出生于陶器世家,祖祖辈辈以制作陶器为生,家族从事陶器制作已达200年之久。特别是其父亲肖慈金是荣昌陶器厂制坯老艺人,也是四川省陶瓷界有名的十大老艺人之一。受父辈潜移默化的影响,肖祥洪从小对陶器制作情有独钟。
1983年,肖祥洪接替父亲进入荣昌陶器厂技术科,从事新产品试制工作。由于厂里提供的发展空间增大,加之有一批高级别高水平的大师的悉心指导,他很快就能得心应手独立完成各种产品的制作。后来企业解体,肖祥洪仍对陶瓷艺术执着追求,坚持创新探索。在受聘于安北陶瓷有限公司期间,他成功将陶瓷艺术与酒类包装产品工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所谓“天道酬勤”,在近20年的制陶路上,肖祥洪用心血和汗水精心打造每一件作品,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他创作的优秀作品诸如灯笼直筒瓶、金砂釉非洲少女、朱砂绿釉梅瓶、泡菜坛、蛋形绞泥壶、少女的童年、金蟾吐币等均获得业界广泛的赞誉,其创作的《螺纹钧釉花瓶》被日本东京岛田文雄教授带回收藏在东京大学博物馆,作品《砂金蛋形瓶》被安陶博物馆收藏,作品及论文还被载入全国《陶瓷画刊年度人物》。
如今,肖祥洪担任重庆市荣昌区陶瓷学会理事,在荣昌陶创作实践基地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室。在手工成型上他有自己独特精湛的技艺,创新开发了工艺陶瓷新釉种,填补了重庆陶瓷界空白,成功恢复失传已久的荣昌陶特有釉色——朱砂釉、金砂釉和西绿釉,为传承荣昌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也因此先后荣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昌陶代表传承人、荣昌工艺美术师称号、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在工艺陶这一领域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发展平台。”肖祥洪时常自我激励,要始终胸怀“匠人之心”,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为发扬荣昌陶精神,弘扬荣昌陶文化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吕玉桥汽修行业大显身手
在荣昌区大大小小的汽修厂提起吕玉桥这个名字,很多汽修师傅都会异口同声说:他可是名声响亮的汽修专家呀!出生于1979年的吕玉桥,是荣昌区驰达汽修厂厂长、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特聘教师、汽车维修技师、汽车维修竣工质量总检、汽车维修技工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考评员。
从业二十余年,吕玉桥从未停止过提升自己的步伐,先后取得大学专科毕业证、驾驶员教练资格证、汽车维修质量总检资格证、汽修厂安全管理资格证、汽车维修工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考评员证、汽车维修技师职业资格证、SGM通用汽车维修诊断技师银级认证、职业院校7S精益管理及IS09001质量认证师结业证等一大摞证书。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吕玉桥对汽车的车身涂装、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车身电器维修、汽车电控系统等综合性故障诊断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成为专家级“大师傅”。吕玉桥带出来的徒弟有的自己创办汽修厂,有的在沿海城市和内地担任主修师傅,各自都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排除汽车的安全隐患。
吕玉桥还兼任了多家汽修厂技术指导,为兄弟维修企业解决维修中的疑难故障,解除兄弟单位技术力量不足的后顾之忧。他在技术上深得多家驾校信任,被重庆市荣昌区旭晨驾校聘请为教练员汽车基础维护技术培训教师,负责为新加入的教练讲解汽车的基本结构、日常的维护保养知识和技能。
2015年3月,吕玉桥担任重庆市荣昌职业教育中心汽车维修专业特聘教师,主要工作负责汽修专业实训项目设计、汽修教师专业技能指导、新进教师培训、学生专业技能教学。自进校以来,汽修专业教师维修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为重庆市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培养了900余名专业人才。
吕玉桥参加2016年重庆市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还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为适应汽车行业新技术、新维修工艺的发展,现在吕玉桥在西南大学进修“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