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猪展示“农业科技范儿”
日前,第八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在重庆市荣昌区拉开帷幕。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生物工程所研究员葛良鹏一早就带着市畜科院最新培育的三头“科技猪”參会,并在“猪生物医学转化应用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提起重庆荣昌,很多人便会脱口而出“荣昌猪”。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更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荣昌猪比荣昌人有名。”
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中国三大优良地方猪种之一,以25.09亿元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地方猪品牌价值榜首。荣昌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已经覆盖全国,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启动建设……荣昌猪的科技含金量越来越高,在本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上,荣昌猪再一次展示了自己的“农业科技范儿”。
“科技猪”领跑全国猪生物医学转化应用
在生猪行业,荣昌玩出了花样,结出了成果。
“我们成功突破了无菌猪培育的核心关键技术,率先在荣昌建立了国内领先的无菌猪培育和应用平台。”葛良鹏介绍,无菌猪在医学、生物学、畜牧、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如用无菌猪接种婴幼儿的肠道菌群,可模拟婴幼儿肠道消化和免疫系统的发育,评价婴幼儿奶粉和儿童疫苗具有独特优势;无菌猪还可以应用于抗生素替代研究、特殊功能食品开发、种猪疫病净化等研究领域。
提起这项技术,葛良鹏表示,无菌猪是通过对合格供体母猪进行无菌剖腹术,将获得的无菌仔猪饲养于无菌隔离器内,呼吸无菌的空气,食用无菌的饲料和饮水,培育出的不含任何微生物的特殊用途猪。
“现在我们单批次最高可提供80头无菌猪,一年可提供300头。”葛良鹏称,研究所已经先后向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数十家单位提供了无菌猪技术服务10余项,为6个国家重点项目的实验提供了条件支撑。
相比小白鼠,猪在解剖结构和生理代谢等方面与人类更加接近,因此除无菌猪外,研究所还培养了“人源化抗体猪”和“耳聋猪”两种猪。
葛良鹏解释称,“人源化抗体猪”有望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特异性全人抗体,用于SARS等突发性生物安全事件的防控,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耳聋猪”的基因则与白化病人类似,目前主要用于人工耳蜗等临床前评价。
“生态猪”循环技术让粪污变废为宝
在荣昌双河街道高峰村,日泉农牧基地在这里养了一群“生态猪”。有别于传统的养猪模式,该基地打造的是种养循环模式,近处是标准化的封闭养殖场、专业化的排泄物处理系统,远处则是成片的果树。
该基地相关负责人易守华表示,养猪场在设计上做到了干湿分离,采用泡沫消毒系统、稀料投食系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系统,喂养、消毒、清理全自动化,工作人员进入猪场,还需要全身消毒与换装。
“我们日常存栏有2万头生猪,每天要产生240吨粪污。”易守华表示,处理粪污原本是养猪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但他们通过回收干湿分离的粪污堆,把固体部分加工成为有机肥,沼气用于发电,沼液则在处理后直接还田,为果蔬提供优质有机肥源,变废为宝。
“猪粪固体部分变成价值不菲的有机肥,液体部分沉淀后直接浇灌到了果木基地。”易守华称,公司在猪场周边流转了5000余亩土地,种植了蛋白桑、葡萄、猕猴桃、蓝莓等果蔬,全部使用沼液浇灌。
目前,这里已经形成了集生猪养殖、水果种植、餐饮、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园区内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和水果,两个大型养殖场自繁自养每年可出栏肥猪15万头。
据悉,荣昌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种猪场、种养生态循环基地,成为西南地区仔猪供种高地,每年外销仔猪200万头以上,荣昌标准化养殖模式和种养循环集成技术已在18个省市推广应用。
“智慧猪”ID可追溯一生保证质量安全
在全国首个畜禽产品大型交易市场——荣昌国家生猪市场内,巨大的屏幕实时显示着各地生猪交易情况,交易数量、交易价格等数字不时变化。数据显示,自2015年12月正式运营以来,该市场已完成超775亿元交易额。
“我们现在的日均生猪交易已达到近10万头,占到了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10%!”国家生猪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已有近5万注册用户,交易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今年5月18日,国家生猪交易市场采用猪联网技术为养殖场实施智能化改造,使每一头生猪的生命周期全过程都可实现溯源,这种“ID猪”保证了产品质量更安全可控。
“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猪的二维码,就能轻松了解其生长环境、饲料、猪场管理人员等信息,生猪交易交收质量认证标准、猪只疫病防控、物流运输、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也都可全程追溯。”上述负责人表示。
一般来说,“ID猪”每公斤的售价要比普通生猪高2元左右。目前,国家生猪市场已经与河南、贵州等地的10余家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企业签订了“ID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欧阳虹云刘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