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扶贫干部在行动】盘龙镇禾苗村扶贫干部:真情实意融入群众,赤子之情用心为民

荣昌报2018-12-04 20:48

绵延的山路,如黛的青山,掩映的绿水,这就是盘龙镇禾苗村的自然环境。今年8月,扶贫干部陈荣川和他的队友林贤华、张松来到这里,走村入户访民情,精准施策助增收。

>>>>

入户走访收集民意

扶贫干部陈荣川和他的队友林贤华、张松有个共同点:未下过基层,对与村民打交道的事儿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扶贫不了解村里的情况怎么能行。”满怀斗志战胜了他们对扶贫艰苦工作的担心。陈荣川从远在40公里的家中将他的“宝贝电驴”——摩托车骑到了禾苗村。

每天骑着摩托车在坡陡路窄的村道上跑,他们仨成为了潇洒的的“骑手”——山丘、田野、沟壑,他们走到哪里,“小电驴”就骑到哪里。“盘龙镇禾苗村因病致贫的群众较多,集体经济发展更是薄弱,我们要做到精准走访了解民意。”陈荣川说。

除了利用“小电驴”走村入户,陈荣川和队友们手机上的定位APP也是他们的走访“神器”。“刚来村里的时候,村干部就带着我们熟悉村里的情况,我们将村里的贫困户、水库及产业位置标注并收藏于手机APP中,以便扶贫工作的开展。”陈荣川和队友们就是凭着这一股子韧劲儿坚持做着。

查看村地图。

>>>>

找准施策发展产业

在村里工作,陈荣川和队友们根据之前在单位的工作经历,进行了明晰地分工:陈荣川是基层组织建设“主心骨”,林贤华是一位经验十足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张松则为宣传扶贫政策的“连心桥”。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让群众的腰包真正鼓起来。”陈荣川和队友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村干部与群众想发展花椒产业。无巧不成书,林贤华通过多年发展经济的工作经历与人脉,突然想到他有一位在江津某花椒加工企业的朋友,这和之前村头发展花椒产业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开始规划扶贫计划。

“这个企业不仅能为我们提供花椒的种植技术,还能收购我们的花椒。这样一来,村里的花椒不愁没销路了。”瞅准了目标,他们三人说干就干:流转土地,多次深入江津花椒基地学习与交流产业技术,争取资金发展产业。

陈荣川和队友们不仅对于禾苗村的产业上心,对其他贫困村也尽心尽力给予帮助。“我们扶贫干部时常交流经验,后来发现还有几个贫困村也有发展花椒产业的想法,于是我们和他们进行了联系与对接。”陈荣川说。

>>>>

真情帮扶送关怀

昨日,陈荣川和队友们一起来到1社村民罗治冲家中,看到陈荣川和队友们的到来,罗治冲十分开心。罗治冲已经80余岁,多年卧病在床,虽然家里种植西瓜,但由于种植规模小,家里入不敷出。在此之前,陈荣川和队友们在了解到该情况后,为他讲解了贫困户产业贷款的扶持政策。“我们只要一得空就去他家,对于我们来说,村民的事就是我们的事。”陈荣川说。

了解群众生活情况。

像这样的走访只是陈荣川和队友们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走访就要走心,这样才能真正为民服务。”在陈荣川和队友们的扶贫日记中,密密麻麻写着:每一户有几口人,他们的收入怎么样,他们存在什么困难……这个普通的日记本中详细记录了整个村的情况。

陈荣川和队友们也时常学习扶贫政策。“我们只有掌握了扶贫的基本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帮助群众。”陈荣川笑着说。走村入户、下田入地,与村民交心谈心。陈荣川和队友们结合实际情况为村民们出谋献策,力所能及地解决困难,帮助贫困户子女上学,看望生活困难户。“村民常把我们当亲人,我们不能让他们掉队,这就是我们肩上的责任。”陈荣川说。

记者  侯星宇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