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荣昌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打造非遗产业群。
▲荣昌安陶小镇(图片来源:重庆市荣昌区委宣传部)
荣昌有“三宝”,一块布、一把扇、一片陶。
去年5月28日,在重庆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上,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向游客推荐荣昌三宝,荣昌陶、夏布、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惊艳亮相第二届“巴渝工匠”绝技绝活展,给赛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早在2015年,荣昌就已经提出以国家级“非遗”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将非遗文化与特色小镇相结合,打造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安陶小镇、夏布时尚小镇、夏布文化展示平台,让非遗可以真正地“活起来传下去”。近年来,荣昌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打造非遗产业群。
事实上,曹清尧为推广荣昌“三宝”,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就在西装上别着以荣昌三大非遗之一的荣昌夏布为原料开发的一朵红艳“海棠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荣昌三宝焕发新机
荣昌有1260余年的建县史,荣昌境内原有始于汉代的夏布、始于宋代的荣昌陶和始于明代的荣昌折扇。各地移民融合外来技术与本土工艺,逐渐使“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罄”的荣昌陶蜚声国内外,将号称“天然纤维之王”的夏布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到清中晚期,荣昌折扇已与苏杭折扇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扇。夏布、折扇和陶器也成为荣昌拥有的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10日,《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来到沿河而建的夏布小镇,上百家夏布衍生品商铺还在准备疫情后的复工,偶尔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重庆市荣昌区加合夏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英说,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夏布的生产和销售都有很大的影响,但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客户也在逐步恢复。
在黄秀英的展厅里,抱枕、手袋、床上用品等各种各样的夏布制品陈列在橱窗内,价格不菲,记者从标价上看到,一套夏布制作的床上四件套价格超过一万元。黄秀英说,因为夏布是纯手工制作,他的工艺复杂,产量有限,所在纯夏布制品价格还处于较高。“夏布制成的衣服在夏天穿着特别凉爽,是原料所致,目前用得较多的主要是日本和韩国。”她表示,因为价格较高,对夏布的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夏布产业是荣昌最具特色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荣昌夏布生产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汉代称“蜀布”,唐时称“筒布”“斑布”,为贡布。“荣昌夏布”2007年被列入“重庆市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昌是全球最大的夏布生产基地,国家农业部先后授予重庆荣昌“中国夏布之乡”“夏布加工基地”的称誉,2011年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拥有荣昌夏布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2名。
荣昌区文化与旅游委副主任唐震向《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介绍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全区有手工织布机5000余台,形成了年产夏布70万匹的生产能力,产品种类达20多个。拥有登记注册夏布企业(含个体工商户)80余家,有夏布类常年出口企业37家,配套家庭生产作坊和从事夏布织造工作人员有2万余人。近年来,荣昌夏布每年出口稳定在1亿美元左右。韩国、日本、香港等地为夏布的主要出口目的地,越南、阿联酋、新加坡等新市场相继拓展,产品主要包括苎麻布、大麻布、机纺苎麻布、棉麻混纺制品等坯布,夏布韩服、工艺品、创意产品等新产品相继开发出口。
围绕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来荣昌调研时提出的做好“一匹布”文章,按照“传统手工夏布、机纺夏布、夏布创意、夏布人才战略”的发展战略,夏布产业成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传统产业之一,加大了对夏布产业扶持力度。2016年,24户夏布企业实现出口5.5亿元,上缴税金5224万元;2017年,29户夏布企业实现出口5.6亿元,上缴税金4580万元;2018年,37户夏布企业实现出口10.8亿元,上缴税金6961万元。2019年,夏布企业实现出口7.1亿元人民币,16户规上企业企业实现产值18.2亿元,同比增长19.8%。
陶瓷产业是荣昌的传统支柱产业,被列为荣昌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后劲十足。陶瓷产业极富文化属性,与艺术、文化、旅游、房地产、人居等产业关联度高,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旅游观光及聚集海内外人气、提升城市活力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以荣昌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通过高标准规划,突出陶瓷文化与创意、展贸、设计、休闲等核心元素,加快打造高端陶瓷服务业,不仅利于重振荣昌陶器“四大名陶”的工匠精神,还将对塑造荣昌和重庆城市文化、提升“重庆十大新名片”知名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017年以来,荣昌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立足“一片陶”做文章,以做强工业为重点,以民营经济为载体,以一二三产联动为目标,积极发展块状经济,把陶瓷产业做成集群化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荣昌三宝之一的折扇制作技艺,也于2008年6月由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陈子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因为扇子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它的发展受到很大困扰。”荣昌区经济信息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扇子如今已完全无法代替空调等产品,其艺术性质远远要大于其实用性了。
“活起来,传下去”
事实上,无论是夏布、荣昌陶,还是折扇,虽然在政府的扶持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如今也在产业的形成上也的确存在困难。
唐震告诉记者,荣昌是世界夏布生产基地,全球80%的夏布生产源自荣昌,在核心产区盘龙镇,建设荣昌夏布创业基地,规划占地面积550亩,投资15.5亿元,主营以服装、床上用品、工艺品、装饰品、旅游产品等为主的夏布深加工产品。目前1.3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已入驻企业并正常生产。新引进荣桂麻纺织、佰全纺织、协宏纺织、草玉麻纺织等夏布企业,培育了耀腾麻纺、奕纶麻纺、宗仪麻纺、鑫浩麻纺等规上夏布企业。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虽然荣昌夏布已成功被列为国家非遗,但是,夏布的产业价值并不在荣昌。
多位夏布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荣昌主要以生产夏布坯布为主,而坯布生产效率低,价值不高,“我们向香港、韩国或日本卖出一匹夏布坯布,一般是四五千元人民币,而日本将坯布进一步深加工后卖回给我们,价格得在五六万元一匹。”因此,夏布的真正利润价值并没在中国,他们表示,因为中国还没有脱胶、印染技术还没有达到那种高水平。
记者触摸夏布的坯布,手感非常硬。黄秀英说,没有经过深加工的夏布用时做走秀的时装会比较有立体感。为了进一步增加附加值,以加合夏布为代表的企业积极引进了韩国先进技术,在苎麻生物脱胶、植物染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开发了韩服等产品并出口。以德南麻纺为代表的企业与国内厂商合作,开发夏布床上用品、袜子、车用饰品等销量高。以壹秋堂夏布为代表的夏布企业开发夏布箱包、手机套、女性饰品、个性小用品等受游客欢迎。以云宝夏布为代表的企业开发夏布双面画(专利)、夏布扇等文化产品,深受用户喜爱。
目前,荣昌与北京服装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知名大学,四川苎麻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江西恩达等知名企业加强合作,致力于攻克生产效率低、面料印染、整形难,产品较为单一等问题。
与夏布遇到的问题一样,荣昌陶产业发展的道路也并不平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荣昌陶产业日渐衰落,靠生产泡菜坛子、白酒瓶子勉强维持运转。“因为荣昌陶实用性与市场饱和的因素,曾经一度失去了发展方向。”但2017年开始,荣昌深挖陶文化,拓展瓷产业,让陶瓷产业再次焕发新活力,成为发展速度最大的主导产业。荣昌结合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规划,采取“做大做强存量,招大引优增量”的有效措施,确定“陶瓷产业园”和“陶文化创意园”双轮驱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目前,荣昌已拥有唯美陶瓷、奥福精细陶瓷、惠达卫浴、金意陶、锦坤陶瓷、兀盾纳米科技、创导工业陶瓷、恒隆陶瓷等陶瓷企业70余家,占重庆陶瓷产业总产值的40%以上,同比增长24.6%。荣昌陶瓷产业主要发展工艺陶、日用陶、建卫陶和特种陶。推动工艺陶和日用陶转型发展,做“创意”、做“文化”;重点发展建卫陶,做“品牌”、做“体量”;优先发展特种陶,做“规模”、做“品质”。
除建筑陶瓷外,荣昌在工艺陶、环保陶、日用陶、特种陶上也有重要突破:现已投产的北京奥福精细陶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尾气装置所用的蜂窝陶瓷,广泛应用于中国重汽、潍柴、康明斯、东风及德国戴姆勒等重卡;金意陶将在荣昌首次布局4条泡沫瓷砖生产线,这种泡沫瓷砖是用各种固废材料加工出来的新型环保产品,不仅保温、隔热、降噪,价格还很便宜,可广泛用于装配式建筑,投产后可将荣昌的陶瓷固废、工业固废、煤矸石“打干吃尽”;康丽达公司生产的超耐热陶瓷锅,超耐热800度以上,通过美国FDA检测标准,。恒隆陶瓷、大友宏烨陶瓷等也相继投产。2017年12月30日,荣昌“安陶小镇”正式开街,2018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
2019年11月30日,2019重庆“一带一路”国际陶瓷论坛在荣昌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签约活动,25个陶瓷项目落户荣昌,涉及食品医药、装备制造、轻工陶瓷、农牧高新等项目,合同投资额达323.3亿元。包括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与荣昌区签订共建“中国陶瓷之都”战略合作协议,景德镇陶瓷大学与荣昌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些项目的签约落户,成为提升荣昌陶瓷产业发展能级的重要引擎和推动荣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了解,荣昌折扇因难于实现产业化,且经济效益有限,发展面临的困境更大,现在需要用活“非遗”的文化价值,将荣昌折扇与旅游相结合,打造成旅游产品,增加销售量,提高附加值。夏布扇是运用夏布作为扇面,艺人将夏布和折扇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结合起来,在夏布上做画,制作而成的夏布工艺扇也是荣昌折扇独具特色的代表性作品。
荣昌折扇制作技艺于2008年6月由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陈子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近年来,荣昌围绕成立折扇产业协会、建设折扇博物馆、建立折扇展示展销基地、组织折扇企业参展等方面积极作为,做大做强荣昌折扇。
无论是夏布、荣昌陶还是折扇,如何让非遗可以真正地“活起来,传下去”是摆在荣昌面前的现实难题。曹清尧表示,下一步,荣昌将重点围绕“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做好非遗产业文章,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把荣昌打造成为成渝城市群的“非遗之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记者:刘建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