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价值为基 文化为本 活动搭台扎实推进立德树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出了指引。沙坪坝区作为红岩精神的发祥地、科教文化中心区,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长期以来,沙坪坝区深挖细掘文化特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校教育,以学生价值准则教育为突破口,以多元活动为平台,构筑起立德树人的创新空间。
构建价值教育体系
创新立德树人突破口
“妈妈你看,我又完成了一件要做的事!”沙坪坝树人小学四年级学生李文文在将自己收集了一个月的废品卖出去后,兴奋地跳了起来。在“用收集废品的钱献一份爱心”这件事后面写上“完成”,李文文《6年间要完成的50件事》已经完成了38件。
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所开发的《6年间要完成的50件事》校本德育课程,是沙坪坝区近年来构建价值教育体系,提升育人实效的小小缩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了个人、社会、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如何将其与区域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沙坪坝的选择是以个人价值层面为突破口。
沙坪坝区结合区域特点,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围绕“爱国、诚信、敬业(学生层面体现为责任)、友善”四项核心价值目标,按照“时间为序、空间为纲、问题为基”的基本思路,构建《沙坪坝区中小学(幼儿园)价值准则培养分层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个人层面具体化为指导学生现实道德生活、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具体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培养目标。
譬如在“爱国”层面,从学前教育阶段的“尊敬国旗、热爱家乡”到小学阶段“知道‘炎黄子孙’的含义”,各项价值目标以时间、空间和问题具体区分,让价值准则的培养有章可循。
体系建立后,沙坪坝区开发出一大批诸如《6年要完成的50件事》《重庆生活》等校本和地方德育课程、涌现出《窗外的红气球》《暴走鞋的风波》等优秀德育剧目、常规及特色德育活动得到有序开展。
深挖地域特色文化
彰显德育内涵“沙区范”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每到“11·27”纪念日,熟悉的歌声总会在歌乐山烈士陵园的上空响起。像这样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德育实践,在沙坪坝已是常态。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沙坪坝区深挖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等文化积淀,继承和弘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体系,以创建特色学校为抓手,加强学校文化育人建设。以“培育个性”为重点,实施“一校一品”战略,着力铸造学校精神文化,实现文化铸魂,文化育人,文化立校。
走进沙坪坝区的各所中小学,不难发现蕴藏在学校点滴中的文化力量。
例如沙坪坝区立足红岩文化、沙磁文化编辑的《可爱的家乡-沙坪坝》《抗战教育启示录》等德育本土教材,为学生讲述抗战历史、长征故事,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例如双碑小学创作的沙磁文化主题“创意石头画”系列优秀作品《山城重庆》《脸谱系列》;重庆69中学开设的“沙磁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特色课程;儿童艺术学校以红岩烈士纪念馆江姐的一封遗书为主线创作的声乐作品《江妈妈,我想对您说》……
“沙坪坝区厚重的文化历史赋予了德育实践‘沙区色彩’,立足这样的文化优势,沙坪坝区得以实现以文化滋养人、感染人,培育人。”沙坪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多元德育活动
拓宽德育实践新路径
“叮铃铃……”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森林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并没有冲出教室玩耍,而是捧起了漫画版《中小学生守则》——“精灵修炼日记”,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丰富多彩、充满乐趣,是沙坪坝区多元德育活动共同的底色。
作为沙坪坝独创的德育品牌之一,《立德童剧》以贴近生活且富有童趣的舞台剧为载体,展现当代青少年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10余年来,沙坪坝区先后举办9届中小学德育剧大赛,参与师生近30万人次,编排剧目数以千计。《立德童剧》引发的育人效应从一区蔓延到一市,从沙坪坝走向北京东城区。
以这样的德育创新活动为代表,沙区各个学校的德育特色实践活动也是遍地开花:南开小学开展“南开在我心中知识竞赛”、“感动南开十大人物评选”等独具特色的组织生活形式,让大家发现、学习身边的榜样;重庆七中“我是规则达人”“东川人物故事大赛”等活动,助力培养有品位的东川人……
“沙坪坝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不局限于停留在传统的灌输上。核心是不变的,但是形式可以更加符合中小学生身心需求。”在沙坪坝区教委看来,以更加接地气、有实效的方式推进德育教育,是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