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沙磁】《沁园春 · 雪》轰动重庆的故事
在重庆南开中学校园内,有一座仿北方四合院的小型建筑群,称津南村。抗战期间,张伯苓、马寅初、柳亚子等名流要人寓居于此,是当时国民政府文化教育届的社交活动中心,国共重庆和平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曾到这里看望张伯苓等文人。今天就为大家讲述毛泽东、柳亚子在津南村的故事。
张伯苓是近现代著名爱国教育家,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他先后创办了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等一系列新式学校。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形势日渐危急。为了教育不因时局变化而中断,也为了把南开学校办到全国各地,张伯苓先生于1935年赴四川考察教育,决定在重庆兴办一所中学。1936年8月,学校建成,取名南渝中学。
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南开大学、天津南开中学被侵华日军炸毁,1938年12月,为了表示南开生命之延续,以及不屈之决心,南渝中学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这时,通过持续几年的建设,用作重庆南开中学的教员住所的津南村也基本建成,这是重庆南开中学校园内仿北方四合院型式的小型建筑群。
同时,张伯苓在修建津南村的时候,就为抗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为一些专家学者特别预留了一些院落,所以这个建筑群它的编号、排列顺序,有张伯苓先生居住的小院,有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部部长翁文浩先生的小院,还专门为一些大学的专家、学者预留了院落。
由于张校长的威望和他当时的社会地位,吸引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化精英、民主人士,到南开办讲座、搞文化抗日活动,这些民主人士也经常聚会在津南村,这其中就有著名的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
柳亚子先生是国民党元老,也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辅助农工三大政策坚定不移的支持者,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1941年,香港沦陷,被安全转移回国的柳亚子先生就居住津南村,此时,他儿子柳无忌正在南开中学任教。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谈判外,还同社会各届朋友进行广泛接触,这其中,自然包括毛泽东的好朋友,柳亚子先生。
毛主席到重庆谈判,与周恩来一道专程到津南村,拜访柳亚子先生,其实毛主席与柳亚子的交往很早,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当时在国民党中央任宣传部长,两人在广州,因为志趣相投,也因为柳亚子先生忠实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友好往来,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志同道合。
在津南村柳亚子的寓所,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第二天,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柳亚子先生回去之后,被这首词的宏大意境,恢弘气魄深深吸引,马上自己就写了一首和词,大力推赞,然后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以及他的和词,抄写出来,办了一个小小的展览会,这是《沁园春.雪》第一次在山城公开露面。
《沁园春.雪》在诗画展上的出现,在文化界引起关注,并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流传。1945年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便根据传抄稿把《沁园春.雪》以《毛词.沁园春》为题刊出。28日,重庆大公报又将毛泽东的赠词和柳亚子的和词一并发表。《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很大轰动,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柳亚子甚至将它称为“千古绝唱”。一阙《沁园春.雪》,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使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进一步征服了人心。正因为如此,这一词作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文人的猛烈攻讦。
易君左等反动文人污蔑性的和词,在社会上也广泛流传,这也引起了进步人士的极大不满,大家纷纷以和词的方式来批驳反动文人,赞扬毛泽东的沁园春,开始了一场巨大的文化大波动,对反动文人口诛笔伐。
在进步文化界的反击下,反动文人纷纷败下阵来,偃旗息鼓。通过这场争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面艺术旗帜,也在当时的重庆,为共产党的形象、为革命的形象,树立了丰碑。
这就是《沁园春·雪》,发生在重庆的故事。
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沙区是我家”微信群
最新沙区资讯和福利活动为您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