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在沙坪坝看书、看电影是种怎样的体验?(大量老照片,值得收藏)
在繁华的三峡广场
人流如梭,步履匆匆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赶着你我
偶有闲暇,徘徊期间
忽听得黄葛树下的说书人
上下两片嘴皮利落地翻动
声音传来,那几百年开外的故事
沙区人不知不觉已听了60年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
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段沙坪坝人最记忆犹新的文化故事
浓缩了沙坪坝文化事业数十年的光影岁月
一直绵延至今,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今天我们就透过一件件小事
来追溯几十年来沙坪坝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听故事
小桥流水,假山花园,这是1958年建馆的沙坪坝老文化馆给沙坪坝区几代人的记忆,时异事迁,只留下斑驳的记忆,文化的烙印和全区群众割舍不下的情怀。
沙坪坝文化馆——龙门阵还在继续
1987年,沙坪坝区文化馆筹资兴建群文楼。2004年,对原有群文楼进行拆除重建,并于2005年建成投用,比原群文楼新增面积7700平方米。自区文化馆成立以来,推出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服务品牌,其中最著名的非“黄葛树下龙门阵”莫属。
1958年,当时四川巴县的说书艺人程梓贤举家搬到了小龙坎,这位四方说书的艺人从磁器口讲到沙坪坝,听他说书的人摩肩接踵。就这样,大树下的故事会开讲了。程梓贤的龙门阵在一代代说书人的坚持下,一摆就是60年,听众踊跃,长久不衰。
“黄葛树下龙门阵”成了沙坪坝人最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无论风云变幻,每到周末,三峡广场上的那颗黄桷树下总是围着一群人,认真地听着几百年开外的故事……
除了黄葛树下龙门阵,沙坪坝区文化馆还拥有“暑期少儿故事比赛”、“文学沙龙”、“摄影角”、“巴渝书场天天演”、“三峡广场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十二大文化品牌,打造有“群星合唱团”、“老男人舞蹈团”、“群星京剧团”、“群星越剧团”、“群星爱乐民乐团”、“群星风采艺术团”、“小百合花艺术团”等十二大示范文艺团队。
(群星舞蹈团正在排练)
先后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蒲公英奖”、“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全国人口文化奖”“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梅花奖”“全国艺德标兵”等国家级比赛中共获奖100余个。
(沙坪坝文化馆摄影角)
此外,区文化馆每年举办全区大型文化活动80余场,摄影、书法、美术展览20余场,年接待逾100万人次。常年组织文化进社区、送文化下乡等。
(1987年,首届“金雀之声”艺术节在区体育馆开幕)
2018年6月,沙坪坝数字文化馆开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将文艺精品节目、特色品牌活动、公益培训等项目数字化,实现活动开展、艺术鉴赏、基础培训、场馆预约、信息发布、互动体验等资源共享。
(沙坪坝数字文化馆)
看书
生于文化氛围厚重的沙坪坝,这里的人对于看书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在人们的记忆力,除了课本之外,大概就是图书馆跟书店啦。
沙坪坝图书馆——“没有围墙的大学”
在改革开放8年后的1986年6月,沙坪坝区图书馆正式建成开馆,馆舍面积只有2000余平方米,藏书仅万余册。
建馆初期,沙坪坝图书馆只有外借部、少儿借阅室、报刊阅览室、自修室等4个服务窗口。由于当时市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前来借书的多为大学生,一年接待读者仅万余人。但沙坪坝图书馆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依旧推出了《星期日讲座》等优秀服务品牌,被喻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2001年沙坪坝图书馆新馆在原址重建,馆舍面积7000平方米,成为一座为普通市民免费服务的开放式、多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公共图书馆,目前文献总量超过90万册,年接待读者已超百万。
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建设,沙坪坝图书馆也逐步形成了“妙妙屋”亲子快乐阅读俱乐部、馆校手牵手、巧手课堂、甲骨文学堂、流动图书馆等新的品牌活动,让阅读服务与时俱进,走进更多市民生活。
2017年7月,沙坪坝首个24小时城市书房投用。在这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市民凭二代身份证或读者卡刷卡进入,随时都能享受图书阅读、自助借还服务。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天免费开放,这是沙坪坝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又一举措。它延长了服务时间,拓展了服务空间。
如今,书香沙坪坝的氛围日趋浓厚,沙坪坝各级图书馆的建设也在进一步深入。目前,沙坪坝区已经形成了以1 个区级公共图书馆,5个24小时城市书房、28个街镇分馆、7个社会分馆、30个集体外借点、100余个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共同构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区域内图书通借通还,满足了市民就近阅读的需求。
重庆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创建于1947年,是民国时期中国仅有的五个国立图书馆之一。1955年,与重庆市人民图书馆、重庆市北碚区图书馆合并,组成重庆市图书馆。1987年,更名为重庆图书馆,馆址位于渝中区两路口。
2004年12月重庆图书馆新馆奠基仪式在沙坪坝区凤天路施工现场举行,2007年6月建成投用,结束了新中国成立50余年来沙坪坝区没有市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的历史,标志着沙坪坝区文化设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沙坪坝新华书店
1978年,沙坪坝区新华书店在全市率先实行“开架售书”,并为专家学者开展送书上门服务,缓解了读者购书难的情况。
1984年9月,位于区中心地理位置的三角碑图书发行大楼建成开业,这栋大楼相比在不少老沙区市民心中印象颇深。
2005年8月,沙坪坝重庆书城开业,经营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成为区内最大的大型综合性图书卖场。无论什么时候,这里总是络绎不绝,甚至想找个地方坐下来安静的看会儿书都变的奢侈。
看电影
小时候,关于看电影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在坝子上看露天电影啦,最受欢迎的就是各种抗战剧还有武侠剧啦。热闹的地方自然也是孩子们的天堂,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围着卖零食的久久不愿散开。
沙坪坝电影院——曾经引领潮流
作为重庆城市化最早的地区,沙坪坝那时候的居民看电影就显得高档的多。80年代末,就在其他地方还在兴致勃勃看露天电影的时候,沙坪坝全区各类电影放映场院多达58家。
这个时期,沙坪坝电影院迎来了最辉煌的岁月。1984-1992年,沙坪坝电影院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安装了中央空调,装修了观众厅,可以放映立体电影。
1988年晋升为甲级电影院,1991年跻身重庆特级电影院行列,不少电影首映式都在这里举行。1998年,沙坪坝电影院原址重修,如今20年已过去,依旧是沙区市民看电影的重要选择。
(五六十年代沙坪坝电影院电影票)
(2000年前后沙坪坝电影院电影票)
2000年前后,随着电影产业的勃兴,沙坪坝电影院建设迎来新一轮发展。2010年9月,沙坪坝首家五星级影城——UME影城建成。随后,横店影城、博纳国际影城、万众富力城影城等先后落户沙坪坝,时尚大气的新影院,让市民看电影有了更多选择。
(沙坪坝第一家五星级影院——UME影院)
40年如白驹过隙
沙坪坝这座母城日新月异
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沙坪坝文化设施建设
也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从人工到网络化到智能化
人们获取文化服务的方式越来越多
根植于人心的文化血脉却从未改变
黄葛树下的龙门阵已经摆了60年
这段故事还将继续讲下去……
图文部分来源
《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
(重庆大学出版社)
感谢沙坪坝区文化委、沙坪坝区旅发委
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END—
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沙区是我家”微信群
最新沙区资讯和福利活动为您放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爆料
爆料电话:6532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