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市民文化活动有了更多选择

沙坪坝报2018-12-06 09:10

黄葛树下故事会。

居民在区文化馆参加老年大学免费培训。

在凤凰镇文化服务中心,居民排练舞蹈。

小桥流水,假山花园,这是1958年建馆的沙坪坝老文化馆给沙坪坝区几代人的记忆。1987年,沙坪坝区文化馆筹资兴建群文楼。2004年,对原有群文楼进行拆除重建,并于2005年建成投用,比原群文楼新增面积7700平方米。自区文化馆成立以来,推出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服务品牌,其中最著名的非“黄葛树下龙门阵”莫属。

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是重庆特种电机厂工人的曾令弟因为爱讲故事,被当时的区文化馆馆长雷宗荣发现,作为文化骨干精心培养起来。“那时这里还有一个影剧院,黄葛树就在影剧院大门旁边,我们周末就在影剧院大门口给大家讲故事。”曾令弟说,那时台下黑压压三千来人,全都是来听故事的,每个故事结束后都会迎来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曾令弟也在掌声中慢慢成长为一位曲艺家,并收获不少弟子。

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查婷说,根据统计,从1958年到今天,在这棵黄葛树下举行的故事会超过4000场,专题宣传故事1000余场次,讲演故事5000多个,吸引观众超400万人次。

“为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区文化馆还坚持搭建群众文化舞台,挖掘群众文化人才,让群众当主角、唱大戏,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查婷介绍,除了黄葛树下龙门阵,区文化馆还拥有“暑期少儿故事比赛”“文学沙龙”“摄影角”“巴渝书场天天演”“三峡广场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文化品牌。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尤其是2011年起,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后,也让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目前,区文化馆已推出了30项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项目,馆内常设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放时间每天达10小时以上。”

近日,在三峡广场的区文化馆内,今年68岁的居民宋宗英与10余名老年大学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正认真地排练歌曲。她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喜欢唱歌,当时受经济条件限制,没能系统地学习。现在,文化馆文艺培训免费开放后,她便相约几位退休的好姐妹一起报了唱歌班。“改革开放后,不仅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还圆了我的音乐梦,这要是在以前不敢想象。”宋宗英高兴地说。

城市居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居民同样如此。在凤凰镇文化服务中心,居民苟正英也时常在宽敞明亮的文化活动室,与一群姐妹一起排练舞蹈,享受文化活动的乐趣。在凤凰镇从事30余年文化工作的文化干部肖莉介绍,现在文化消费层次的提升首先得益于全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初期,凤凰镇文化站只有一间活动室,面积只有100多平方米。由于条件差,演员排练和演出只能打“游击”,哪里有空地就在哪里演。2009年,凤凰镇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不仅新增了舞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梦想课堂等文化活动室,还修建了文化广场,面积达到8000余平方米。如今,广场舞、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时常开展,不断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活动场所的改善,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态。”

此外,2018年6月,新建成对外开放的数字文化馆,也让区文化馆实现数字化升级的转变。查婷介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将文艺精品节目、特色品牌活动、公益培训等项目数字化,可实现活动开展、艺术鉴赏、基础培训、场馆预约、信息发布、互动体验等资源共享,“从而让广大老百姓走进文化馆,享受更多、更便捷的文化服务。”

文化是衡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尺度。阵地和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单一到多元的文化形式,从封闭到开放的文化心态,从粗放式发展到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变迁见证了文化事业发生的巨变,是我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我区,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群众在家门口都能“品尝”到既优质又便捷的“文化惠民套餐”。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