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荒坡打造成“绿色银行”引领脱贫攻坚 ——万安街道黄鹿村返乡大学生孙雪彪创业纪实
海拔近1000米的万安街道黄鹿村上游组,有一个占地10余亩的大果园,红艳艳的樱桃、黄橙橙的枇杷、刚挂果的梨子和猕猴桃缀满枝头,其它果树品种繁多,整个果园绿树成荫,昔日的荒山草坡变成丰收在望的“绿色银行”。有谁想到,这位把果园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庄稼汉”,竟然是上游组8年前放弃高薪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孙雪彪。
孙学彪给梨子套袋
创业动因:迷恋田园风光 坚定创业信念
现年37岁的孙雪彪, 2004年7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先后在成都和重庆主城区的培训学校当美术老师。
“大学本科毕业后,为了收入高一点,一边在培训学校当美术老师,一边在画廊作画,月收入高的时候上万元。”孙雪彪讲述着自己点点滴滴的工作经历,工资收入尚可,但是主城区的开支也很大,东奔西跑之余,每月所剩无几。
从事水果生态种植,缘于一次偶然机会。2009年7月的一天,他与几位朋友来到南岸区迎农镇一个葡萄园游玩,被园内清丽的田园风光、琳琅满目的水果、火爆的生意所深深吸引。老家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适合种植果树,而且目前外出务工的人相当多,家中留有大片撂荒地,所以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其实我很有田园情绪,小的时候就喜欢栽点花花草草,在大学期间,就以花草树木为体裁进行作画。”孙雪彪如是说,有了葡萄园的成功一游,更让他对回乡创业怦然心动。
孙学彪为猕猴桃套袋
创业动力:开弓没有回头箭 “门外汉”成“果专家”
2010年初,孙雪彪毅然决然回到老家开始创业,然而面对的第一道难关的却是亲情关。
“刚开始,父母不理解,作为农村人他们好不容易培养了一名大学生,没想到我在外闯荡多年后,还是回来与父母一样当农民。”孙雪彪笑着说,经过他反复做工作,最终取得了父母的支持。
同年3月,他投资10万余元一次性流转了15亩土地,从外地引进了樱桃、枇杷、梨子、柑桔、猕猴桃、核桃等十大类果树,建起了四季生态果园,并美名其曰“阿彪哥百果园”。2015年,他又申请注册了石柱县阿彪农家乐有限公司。
“注册农家乐公司的意愿就是将果园打造成一个休闲观光园,游客在采摘果品的同时,还可在农家乐吃饭住宿。”孙雪彪介绍说。
孙雪彪深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道理。初入行时,为了尽快掌握种植管理技术,他经常上网学习最新的果树种植和管护知识,多次到一些水果专业户处参观“取经”,回到家后整天泡在果园里,不是松土施肥治虫,就是观察各类果树的生长规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熟知果园管理的行家里手。在为记者介绍创办果园的心路历程时,孙雪彪忙不迭地给梨树上已经挂满的果子套上标准纸袋,动作十分娴熟,而套袋种植法,是他提高果品品质的一大管理法宝。
在旷日持久的管理心得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孙雪彪竟然自编出一首朗朗上口的打油诗:丫丫斜起长,果实两边挂;背上不留枝,背下不留桃;修剪三四次,不把药来打;水果从小套,长大才解开;不打催红素,果品红又甜;太阳天天晒,好吃又安全。
孙学彪为樱桃树修枝
创业心语:天道酬勤谋发展 引领脱贫同攻坚
走进孙雪彪经营的四季生态果园,樱桃、枇杷、梨子、猕猴桃等果树随处可见。
“我种植有10大类上100个品种的果树,确保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上市。”孙雪彪介绍说,“五一”节小长假三天,慕名来此采摘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三天时间收入了5000多元现金。
以量取胜,或许是其他种植户的发展思路;然而,孙雪彪从事果树种植,一直定位以质取胜。
在用塑料膜做防雨棚的樱桃树上,颗粒饱满、个大而鲜红的樱桃缀满枝头。“这是避雨栽培法,可有效预防尘土和其他污染,真正做到绿色环保生态种植。”孙雪彪指着防雨棚下一株株挂满果实的樱桃树介绍说,杀虫灭蚊用的是粘虫板。
让人佩服的是,创业八年来,孙雪彪一直没有请过一个临时工帮忙,全是自己早出晚归,精心耕耘和打理。“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是妹妹在上班之余,挤出一点时间来帮助我。”
种植、锄草、清沟、修枝、施肥、套袋、销售……一个占地10余亩的果园,全凭一个人打理,劳动强度之大不言而喻。白天时间根本不够用,晚上头戴矿灯干活已成孙雪彪每天的“必修课”。
“我和他父亲每年要种植8亩玉米、3亩水稻、3亩辣椒和2亩前胡,还要养殖生猪20头,70只土鸡,根本上没时间来帮助儿子管理果园,他一心一意在创业上,至今都没有谈对象……”孙雪彪的妈妈心疼地说道,要是有个儿媳帮助他就好了。
“要是有充足的资金,我把三年前修建的住房装修好了,家里就可经营农家乐了,现在因资金不足,束缚了我的配套发展计划……”孙雪彪道出了心里话。
但是扎根这片土地,他感觉非常幸福,他表示将把自己所掌握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村里的农民朋友,共谋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扶贫,带领大家共奔小康路。
记者 隆太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