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生产要素 构建产业扶贫链条——龙潭多“业”并举助农增收一瞥
集中连片种植的烤烟
距县城60余公里,幅员面积达136平方公里,人口仅有4600余人的龙潭乡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偏远小乡。近年来,该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不断优化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扶贫等生产要素,以构建“产业扶贫链”为抓手,做大做强烤烟、中药材和生态畜牧业等主导优势产业,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腰杆硬起来。
强化基础管理
加大科技兴烟力度
现阶段正是加强烤烟田间管理的时节,记者来到龙潭乡看到,田地间绵延起伏、铺天盖地的烤烟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犹如波澜壮阔、蔚为壮观的“绿海”。
由于地质地貌和土壤的特殊性,近几年来,龙潭乡不断因地制宜,有效实施石灰改良土壤和土壤酸化处理3000余亩,大力推广烤烟地膜栽培和井窖式栽培技术,在助推科技兴烟的产业发展上写出浓墨重彩地一笔。
与此同时,龙潭乡不断提升烤烟的科学管理水平,全面实现7个“一步到位”举措。即控氮控碱一步到位;土杂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施用一步到位;地膜全覆盖一步到位;工场化育苗、漂浮式集中育苗一步到位;良种推广一步到位;合理密植、规范化移栽一步到位;成熟采烤、分级扎把一步到位。
不仅如此,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龙潭乡围绕烟房、烟路、烟苗3个重点,投资1000余万元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建卧式密集烤房20余座,维修烤房134间;维护烟区道路117公里 ,实现烟区硬化公路通达率100%,烟地有机耕道达95%;新建育苗工场中棚15个,烟区电网改造持续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极大提升了烟农的种植积极性。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乡种植烤烟面积连续四年突破7000亩,成为全县烤烟生产第一乡。2017年全乡种植烤烟面积达7000亩,烤烟总产值达2500余万元,仅此一项就让烟农人均增收5500余元;2018年全乡烤烟种植面积增加到8700亩,其中帮扶带动58个贫困户204人种植烤烟1624亩,贫困户户均增收将达到1.2万元左右。
龙潭乡双河村有全县“第一烤烟村”之美誉,今年全村355户877人种植烤烟3250亩,人均种植面积达3.7亩,全村烟农人均收入将突破万元大关。
双河村大河组的佘永林和向俊财每年种植烤烟在百亩左右,是村里的烤烟种植大户,在他们的精心带动下,贫困户依靠种植烤烟和务工收入脱贫的达10余户。
年过50的刘月兰是双河村的一个贫困户,家庭人口2人,在其帮扶指导下,今年种植烤烟40亩预计收入12万元。正在为烤烟打顶抹芽的刘月兰说:“烤烟产业发展起来了,终于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
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曾经是阻碍龙潭乡发展的一道屏障。然而,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有序推进,该乡曾经的劣势逐渐转化成如今的优势和胜势。
近年来,龙潭乡立足土地资源广的优势,通过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的新路径。
按照“业主 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户”的发展模式,今年以来,龙潭乡在引进三家业主的同时,经过积极动员和发展,全乡种植黄柏、厚朴、辛夷花“三木”药材3800余亩。
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落实业主的主体责任,龙潭乡要求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业主先缴纳5万元保证金,保证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年后,全乡‘三木’中药材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500万元,将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利器’。”龙潭乡党委领导介绍道,龙潭乡要走出一条中药材种植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产业发展与贫困村民紧密联结的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龙潭乡都会村大干沟组建有150亩辛夷花种植基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干沟组的刘方成等三位贫困户主动将闲置的数十亩土地入股到了专业合作社。
“土地荒在那里长期无人耕种长的是杂草,现在入股后每年有入股分红和劳务收入,三年后还有效益分红,政府部门主导产业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更好的经济实惠……”年过半百的刘方成告诉记者。
立足资源优势
打造微型企业特色村
龙潭乡森林资源丰富,放眼皆绿,满目葱郁。该乡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丰厚的农业自然资源,为多元化产业同步发展,实现真脱贫和脱真贫打下了深厚基础。
该乡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和生态化”思路,都会村的畜牧规模养殖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我村除了种植烤烟1870亩外,村里还发展了中蜂1200群,生态养殖山羊2000多只、肉牛60多头、肉马100余匹,生猪200多头……”都会村第一书记马世平如数家珍介绍说。
利用牧草茂盛的优势,都会村大干沟组的马培富在三年前便办起了“培富肉马家庭养殖农场”,通过自繁自养、边养边售,肉马存栏数量每年稳定在95匹,每年创收数十万元。
余先成是都会村马家槽组的一位五保老人,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帮扶下,老人养殖中蜂15群,由于山区环境好,蜂蜜源资源丰富,在老人的精心料理下,酿造的蜂糖质量佳,虽然价格贵,但是每到蜂糖上市时仍被抢购一空。
“这15群中蜂,每年能为余先成带来上万元的经济收入……”都会村党支部书记唐兴伟介绍说。
都会村是一个贫困村,种植和养殖产业的同步发展为该村摘帽越线和巩固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都会村被授予“县级微型企业特色村”称号,2017年该村人均收入达9998元,今年预计人均收入将达到1.2万元。
近年来,龙潭乡按照县委县政府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质增效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记者 隆太良 实习生 周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