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同心村14个贫困户喜圆“安居梦”

石柱报2019-01-03 10:54

同心村“扶兴苑”居民点

李英和新居接上自来水

记者隆太良文/图

房内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处处干净整洁;房前文体广场内,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铺设地砖;房后公路边,面条加工厂正如火如荼进行施工。这是去年12月18日记者在河嘴乡同心村“扶兴苑”居民点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据了解,同心村共有14户35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于日前住进了集中修建的“扶兴苑”居民点,实现了期盼已久的“安居梦”。

打造“扶兴苑” 

易地扶贫搬迁户喜迁新居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没花一分钱就搬进了这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谈到自己的新家,居住在“扶兴苑”三楼71岁的贫困户李英和老人滔滔不绝谈起来。他家的老房子在同心村石门组偏远的山沟里,几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遇上刮风下雨,全家人都提心吊胆。

搬新家、住好房,一直是李英和一家人的梦想,但由于家庭贫困,之前一直都没能实现。“现在好了,一家四口住在100平方米的套房里,既宽敞明亮又舒心舒适,以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电饭煲、电磁炉等家用电器,现在正在慢慢学……”望着窗明几净的新房,老人一脸幸福。

精准扶贫战役打响以来,河嘴乡牢牢锁定“让易地扶贫搬迁户住上好房子”目标,切实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稳问题,确保其“人有所居、居有所安”。

“今年全村有14个贫困户35人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为了节省土地和建房资金,我们多次组织贫困户召开专题会进行讨论,最后决定在交通便利、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集中修建居民点,解决其无住房或住房不安稳问题。”同心村党支部书记吴吉财介绍说,如果分散修建,因山区条件限制,按照人均占地25平方米的面积和补助1.5万元的建房标准,很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去年11月初工程完工交钥匙后,14个贫困户陆续搬进了自己的新居。兴致勃勃之余,村民们聚集在一起酝酿一番,最后将居民点起名为“扶兴苑”。

六通五好四规范

从“忧居”转变成“优居”

“搬进居民点后环境变美了,到处干干净净,就像城里一样……”现年55岁的贫困户雷继朋谈到现在的居住环境连连点头叫好。

雷继朋因病因残致贫,单身一人居住在同心村的峨眉组,房屋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去年春节期间记者在采访时曾到过他家。当时的雷继朋目光呆滞、精神恍惚,走路都非常困难,犹如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屋里垃圾、杂物乱堆乱放,一片狼藉。

当记者在“扶兴苑”居民点再次看到雷继朋时,穿戴一新、精神饱满的他与以前判若两人。“这就是我的新房,水、电齐全,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照,住在这里不仅人多,环境又好,整个人精神也好了……”雷继朋拉着记者的手走进新居,在介绍时言语中充满着无限感激。

“打造这个居民点是以农村居民生活习惯、地域特色、农户实际要求和补助标准等为设计基础。”河嘴乡党委负责人介绍,为了节约耕地面积,同时让农户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乡党委政府与相关部门组织设计人员与村民一起经过多次讨论才敲定出了设计方案。

“扶兴菀”居民点达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视、通宽带、通电话的“六通”标准;居住品质上达到了地基基础好、房屋结构好、外墙立面好、周边环境好、个人习惯好的“五好”要求。同时,该居民点还倡导住户坚持做到居室规范、厨房规范、厕所规范和杂物规范的“四规范”要求,让贫困户从以前的“忧居”切实转变成现在的“优居”。

据介绍,去年以来,河嘴乡全力推进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分别在富民村、同心村、银杏堂村、联盟村集中修建居民点,不仅解决了29个贫困户72人的住房安稳问题,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建立扶贫车间

确保搬得出能发展可致富

居民点建成后,为确保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在河嘴乡党委政府指导下,同心村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配套设施建设和加快产业发展上。

“针对上了年纪的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技能技术等实际情况,我们村正在稳步推进面条和电器线圈两大易操作的加工项目,其中面条加工厂房已修建完成,目前正在引进生产设备。”吴吉财介绍说,建好这两大扶贫车间后,可解决上百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并对贫困群众实行全覆盖,确保他们有稳定的收入。

绿色无污染、肉厚鲜嫩的楠竹竹笋是国内珍贵食用笋品种,在产业发展上,同心村正在计划打造2000亩的楠竹竹笋基地,确保全村1786人受益。让楠竹变“金条”,让竹山变成“金山”的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落实中。

审核:周希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