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巴渝(铜梁篇)丨艄公旷万华:41年摆渡人生如一日

05-18 17:47/铜梁区新闻中心

他曾获得2011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是2014年“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第13期“重庆好人”,在重庆市铜梁县双山镇岩湾村张家沟水库,有这样一位“一辈子做好事”的摆渡艄公——他就是当地人称“大好人”的旷万华。

如今,不少乡邻已经搬离了张家沟水库,需要渡船的人也越来越少,旷万华做起了水库管理所的工作,但依然守着他最亲近的摆渡船,为需要渡船的乡邻们服务。

坚守为服务乡邻,41年摆渡人生如一日

1976年,初中刚毕业的旷万华回到村上,参加了张家沟水库修建突击队,为修建水库搬泥沙、抬石头。两年后,水库落成蓄水,蓄水后岩湾村六、七、八社靠山居住的群众出行被阻断,村民绕路进出大概需要1个多小时,非常不便。

为解决村里近千名群众的出行问题,水库管理所设立渡船,渡船过渡一趟里程有200米,只需15分钟,每趟仅花5角钱。年轻、水性好、能干、忠厚的旷万华被管理所相中,他也乐意接受这份“光荣”的差事,这一干就是41年。

老旷摆渡有个特点,不管有人没人过河,365天他都会全天守候在渡船旁。渡船刚开时,每天过往的人多,最多的一天摆渡过300多人次,忙起来饭也顾不上吃,老伴赵华群只好将饭菜送到船上来。据估算,40多年来老旷往来摆渡约30多万人次,里程已超过5万公里,而他却从未出过远门,最远也只到过重庆市区,还是因开会才去。

摆渡40余年,老旷从没出过一次安全事故,区里年年给他评“渡运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奖,他都已经记不清自己得过多少次奖了。“这些年来,我划烂了两条木船、两条铁船,这是我第五条渡船了。”老旷笑着告诉记者,这条铝合金渡船,是前年才换的新船。

最让老旷自豪的事情,就是他还救起过4条人命。有本村的,有外村来走亲戚的;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尚读小学的学生。

2007年,正值分娩的同村农妇李宗会遇上了难产,凌晨两点,老旷被叫醒,摸黑摆渡将其安全送出,保全了母女性命。有一次,老旷竟还救了自己曾经的“仇人”。不会水的同村村民张祖学不小心从一条小渔船上掉落,正在渡口旁守候的老旷立即跳下水中将其救起。以前,张祖学常和老旷开过火的玩笑,二人因此有些“过结”。为感谢老旷,事后张祖学买来酒肉,和老旷好好喝了一杯,并让自己的女儿拜老旷为干爹,两家由此从“仇家”变为了“亲家”。

他把渡人当作使命,还要将好事一直做下去

2013年,张家沟水库修建了抽水房,为附近的村民们供给自来水,老旷在守着渡船的同时,还做起了水库管理所的管理员。“现在我不仅涨了工资,还有两份工作了。”老旷高兴地说,最初做摆渡艄公,每月只有20元的工资,直到2015年前,每月也只有3、400元,现在已经涨到了750元一月。老伴赵华群说,老旷老实本分一心想着服务群众,换做别人没人愿意干这份工作。

为保证村民们随时都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他还把家“搬”到了抽水房里,守着水房内的电器设备。“他一天只有吃饭是在家里吃,睡觉都是在抽水房睡,但为人民服务的事情,应该做。”赵华群告诉记者,这五年来,老旷日日如此,她虽有埋怨,但依然很支持。

如今,老旷依然保持着日日在渡船上守候的习惯,闲来无事时,他就整理整理救生衣,或是搬来船上的救生凳,坐在船头悠闲地眺望远方。老旷本已到了退休的年龄,渡船的工作应由儿子来接班,但因村里交通不便,老旷的儿子和儿媳将两个孙子带到了铜梁城区上学,在城区找了工作还租了房照顾两个孙子,无法接替渡船工作。“有人要渡船怎么办?这个位置不能有空缺!”老旷说,换了新船他依旧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了船上,时至今日,有人需要渡船时,他仍然是随叫随到。

老旷今年66岁了,在他看来,摆渡已经成为了他的使命,对于他来说,根本不存在退休这一说法。“渡船这件事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我老得做不动了为止。”老旷说,“等到实在是做不动了那一天,就叫儿子回来接班,那时候孙子也长大成人了,不用操心了。”

(记者 周承沂,编辑 袁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综合新闻编辑部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