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城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部署要求,充分依托当地资源,扩大新型农业主体规模,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发展正从“传统版”升级为“现代版”。
那么,南城街道是怎样实现农业发展从“传统版”向“现代版”转变,助力乡村振兴的呢?7月2日,记者跟随“在行动”集中采访报道组一起走进南城街道,了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情况。
记者在南城街道马滩村看到,蜿蜒流淌的淮远河边,连绵巍峨的巴岳山前,正悄然崛起一个生态农业产业“大咖”——西部农林大世界农业园区(家泽现代农业科技园)。眼下,农业园区里种植的几百亩葡萄开始成熟。葡萄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而附近鱼塘中肥硕的鱼儿,时而成群聚集,时而追逐嬉戏。
“这个农业园区占地3000多亩,里面种植了200多个品种的果树,实现了四季有花开,月月有果采。它还获得了国家农业农村部(原国家农业部)、财政部评定的全国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南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锟说。
记者站在山坡往高处望去,巴岳山下的这片平旷土地上,3000米长的生态长廊郁郁葱葱;100多个成行成排的钢架大棚里,有的果实累累,有的花朵初绽;水泥公路和炒油公路在农业园区里纵横交错,采摘人行便道修到了每个大棚边上。
“西部农林大世界农业园区从2012年开始建设。目前,引种了国内最优良的葡萄、柑橘、果桑、梨子、李子、草莓、木瓜、无花果、猕猴桃等12个品类200多个品种,今年产值可达400多万元,预计明年产值可上千万元。”家泽现代农业科技园业主张家泽说,科技园距铜梁城区只有5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我们规划时就把发展思路定在瞄准城里人的“果盘子”上,采取农旅融合方式,打造与之配套的休闲观光设施,让城里人在体验采摘之乐的同时,观赏田园风光,享受自然生态的愉悦。
“不少地方在发展果树时,往往采取单一的种植方式,盲目跟风,造成生产过剩产品烂市,有的还因亏损而破产。另外,果林大部分时间空闲,白白浪费了土地资源。”张家泽说,为此,家泽现代农业科技园合理引进不同品种,把采摘期分散到每个月,让市民月月可赏花,月月有果采。为了弥补冬春季重庆地产水果少的不足,科技园采取大棚保温栽培方式,引进了火龙果、木瓜、芒果、龙眼等热带水果。
今年夏季,夏黑、醉金香等500亩高品质葡萄正式投产,市民一拨接着一拨前来采摘,尽管价格高达每公斤80元,仍然供不应求。葡萄摘完,火龙果、无花果也即将上市了。
记者在西部农林大世界农业园区葡萄园步道看到,大棚里20多位村民正忙着采摘季的准备工作。“我家是建卡贫困户,村干部介绍我到葡萄园务工,每月有1200元的工资收入。”一位50多岁的农妇对记者说。
随着果树大观园发展壮大,马滩村有8户建卡贫困户在村干部的引荐下,进了村里的农业企业上班,通过劳务收入实现脱贫。同时,村里留守的200余位50岁以上的老人,也成为西部农林大世界农业园区里的工人。他们长期在园区务工,掌握了果树管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发展林果产业缺乏技术工人的难题。
“西部农林大世界农业园区是南城街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振兴的代表。”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人铭告诉记者,近年来,南城街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以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载体,努力推动乡村发展进步,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村群众。 (记者 冉若含 )
记者手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当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笔者认为,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没有特色农业产业引领,村民没有稳定的收入,乡村振兴就如空中楼阁。
南城街道西部农林大世界是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在马滩村,一个好产业带动了一个村的发展,带动了一方百姓稳定增收。村里引进了多家业主流转土地,发展果业、水产、苗木、蔬菜等产业。生态种植养殖,不仅使该村成了主供城区市民的“菜蓝子”“果盘子”“鱼篓子”,还鼓胀了村民的“钱袋子”。
采访中,笔者欣喜地看到,马滩村的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有效地带动了乡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一条条水泥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造型别致的农家小院散布在山野林间,路边和农家房前屋后花草竹树相伴,一派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
当然,笔者认为,每一个乡村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各有不同。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中,各地要本着因地制宜原则,深入研究、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在强基础、建体系、增效益、快富裕上做文章,更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依托科技创新和当地的资源优势,让环境可承受,让产业可持续,让农民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