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08-13 15:28/本站原创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区综治办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决策部署,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力打造了“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铜梁经验”升级版,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那么,网格化管理究竟是如何助力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呢?近日,记者来到我区网格化管理示范点巴川街道正街社区一探究竟。

巴川街道正街社区地处铜梁老城区,东起龙都路,南连建设路,西至凤山路,北接北环路,社区共有街路12条,73栋楼,153个单元,居民小组12个,常住居民2867户共9366人。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正街社区“空挂户”人口也逐渐增多,现有流动人口1123人。

走进正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进门便看见几台挂墙上的液晶电视,上面分成九宫格显示着正街社区的监控画面。从监控中看去,辖区内的占道经营现象基本杜绝,车辆停放规范有序,市场管理井井有条,“城市牛皮癣”几近绝迹,街道更加干净整洁。这些变化,正是巴川街道认真落实区委部署,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结果。

“为了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促进管理全覆盖,我们在正街社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巴川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勇介绍,街道的社区干部,每人都分管一个二级网格,每天都要到“责任田”去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一时难以解决的第一时间上报街道,协调解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随着行政管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街道各项工作都是‘骨头顶到皮’。”张勇说,正街社区处于老城城中心,物业管理、就业矛盾、拆迁遗留等问题相互叠加,社会管理任务很重。这引起了街道党工委深刻反思,原来条块分治的行政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正街社区社会管理的需要。

为了打破条块分割,正街社区根据社区空间形态与社会治理需求,以社区中心便道为划分点,以辖区同一街路为集中点,将社区划分为民主路、马家湾、和平路、小北街、双龙五个网格片区。大到千余人的学校和小区,小到夫妻店、门面房,全部纳入这张“大网”。网格工作人员也由社区干部、支部书记、党员志愿者、居民小组长担任,分工负责网格内的党建、综治、安全、司法、信访等各项工作,从而形成“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员志愿者队伍”的组织体系和“社区居委会-网格-楼院长”的管理体系,保障了网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实,正街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只是我区开展基层社会创新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巴川、东城、南城、蒲吕、旧县5个街道正在有序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治理,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源自于区综治办落实区委统一部署,依托综治大网格为基础,将综治、党建、信访、市政、安全等纳入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在城市社区每个网格成立一个网格党支部,推行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长“一肩挑”,有效地把社会治理的触角伸到网格、住户,维护稳定,化解矛盾,服务群众。

“为了让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区综治办正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积极协同镇街、社区加快推行‘雪亮工程’建设。”区综治办综治科科长谭卫告诉记者,“雪亮工程”是以县(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它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称之为“雪亮工程”。

“雪亮工程”是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深化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目前,我区在原“应指工程”(社会安全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工程)已建成1147个视频监控的基础上,正规划新建4666个视频监控点位。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目标。

(记者 冉若含)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综合新闻编辑部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