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秋兰:心系家乡人 情系电商路

09-19 15:37/本站原创

小林镇鱼龙村,生态环境良好,以砂糖李种植为主导产业。因味道甜、口感好、品种多,再加上凭借地理标志的影响,砂糖李销售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砂糖李打响了名声,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本土人才舒秋兰就是土生土长的鱼龙村人,她怀揣建好家乡、助乡亲致富的梦想,在2017年开始负责村里的“晓霖捎客”电商平台。成立不到一年时间,“晓霖捎客”已实现李子、土猪肉、土鸡蛋等土特产销售订单6000多单,月销售额达20多万元,带动几十位村民参与创业,100多户村民人均年增收万余元。

近日,记者近距离接触了舒秋兰,了解了这位心系家乡人、情系电商路的本土人才。

舍弃白领工作 返乡做电商

大学时代,舒秋兰就有自主创业的想法。由于各种原因,她毕业那年选择了入职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年收入10万元左右,工作稳定、自由。

舒秋兰检查准备装箱的砂糖李。

舒秋兰在一次与家人的通话中偶然得知鱼龙村李子虽然大丰收,但价格低廉、滞销难卖。她心里也为乡亲着急,希望帮助乡亲销销货、多赚钱。

舒秋兰经常接触互联网。她了解到当前农村电商潮火热,能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这给了她新的思路和启发,萌发了回乡带领村民搞电商的念头。于是,趁铜梁2015年引进第一批本土人才的时机,她毅然报名参加,放弃了都市白领的优渥工作,回到了鱼龙村成为本土人才。

角色转变任务繁重 几度动摇念头

鱼龙村辖18个社,共3088村民,地广人多导致村情复杂,村委会事务繁多。

“刚开始的时候,我由于业务不熟练,对于工作常常是一头雾水。于是,工作之余,我花了2个月时间主动找村干部、党员、村民熟悉村情民情,希望尽快进入角色。”舒秋兰告诉记者,当时,恰逢村里“晓霖捎客”体验馆开馆布展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任务十分繁重。每天,她一大早就练习接待讲解工作,白天处理村务、接待考察团队,晚上加班写材料、整理一天的资料。

从都市白领到本土人才,繁琐的工作任务,几度让舒秋兰动摇了电商创业的念头,她的热情在渐渐消退,冷静下来反思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

重燃激情 逐梦电商

时间在与村民村务打交道中悄悄过去。经过2年的磨练和成长,舒秋兰对村情民情了熟于心,村务处理不断熟练,化解村民矛盾纠纷也有了自己的办法。

2017年,小林砂糖李入编《重庆特产水果地图》,砂糖李广受好评。看着丰收的砂糖李,她认为,这么好的李子不应滞销难卖。之所以卖不出好价钱,在于前些年砂糖李仅仅进行线下批发销售,打不开知名度。再加上中间商环节,村民获利微薄,打击了大家的种植积极性。

小林镇生态环境良好,全镇上下正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乡村休闲游热火朝天,鱼龙村名气逐渐提高。

2017年,在镇里的支持下,鱼龙村精心准备,组织营销策划,借助区里提出的“1 3 N”模式(一个企业三个集体经济N户农户),带领村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砂糖李,打造一款真正属于小林的旅游产品。

舒秋兰意识到,自己心中的电商梦有了扎实的支点。

不忘初心 助乡亲致富

在镇村的支持下,舒秋兰本着带领乡亲一起致富的初心,重新规划鱼龙村电商发展路径。她先后十余次外出考察,学习同行的先进理念和经验。

舒秋兰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淘到经验后,她在网上发布招募令,号召村民,特别是年轻人和李子农户一起加入到网销农产品的队伍中来,手把手培训他们电商手机操作流程,帮他们在手机上微店。目前,已有30余位村民参与创业,为100多户村民每年增收万余元。

同时,舒秋兰还建立了10余人的农村电商核心成员队伍。这些核心成员主要负责产品的营销、策划、品控、物流等每一个环节。而加入电商的100多位乡亲,则定期将自己的农产品信息发布在微信朋友圈,每天将接到的订单汇总到“晓霖捎客”公司发货。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晓霖捎客”目前月完成销售订单1000余单,销售收入5万余元。

“现在越来越多的乡亲加入到农村电商创业队伍中来,销售的砂糖李、新米、黑土猪肉等农产品种类、数量也越来越多。”舒秋兰告诉记者,他们将以“晓霖捎客”项目为支点,精心挖掘本土特色农产品,搭建铜梁优质农产品销售平台,助力鱼龙村农产品电商扶贫工作,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 冉若含)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综合新闻编辑部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