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延洋
得知邓承之被评为全国气象工作先进工作者后,笔者打了一通电话过去,准备恭喜他,却得知他正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交流学习。
“派邓承之出去学习,一方面源于市局开展本地化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建设需要,另一方面是市气象台推进预报员转型发展需要。”重庆市气象台台长周国兵说,邓承之在业务上勤于钻研,既注重提升预报能力,又注重理论学习与科研工作,对工作很执着,有追求。
的确,邓承之在重庆市气象台的12年工作时间里,从初来乍到的跟班实习到获准上岗,从普通预报员到首席预报员,这一路走来,十分精彩,忍不住让人为他拍手叫好。
2005年7月,邓承之毕业来到重庆市气象台,成为短期及短临天气预报员。到2010年3月,他便通过气象台的竞聘考核成为了一名首席预报员。此时的他,还只有本科学历,且还不是高级工程师。
“学历不是唯一,市气象台更加注重业务能力,不拘一格用人才。”周国兵说,邓承之取得的成绩,同事们都有目共睹。
实际上,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的邓承之,在初入学时,对气象并未有过多了解。直至真正进了气象之门,他才发觉物理、数学等知识在气象学中的应用是如此的深入而广泛。用邓承之自己的话形容那就是“气象的世界奇妙又充满了吸引力,让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样的话,不只是随口说说,在现实的工作中,也印证了邓承之口中的“无法自拔”。
2014年主汛期,重庆出现了10次区域性天气过程,其中“8·10”“9·1”“9·13”几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他都无一例外地赶上了。
“区域性暴雨接踵而来,这是对气象台的考验,也是对我的考验。”邓承之说,有一次降水过程从8月31日凌晨8时左右开始到9月2日中午才结束,此次过程小时雨强在30毫米、40毫米左右,虽然对重庆地区而言不算特别强,但其一直稳定在渝东北地区,累计雨量比较极端。
在那段时间,分析天气、参加全国天气会商、组织内部会商和全市天气会商、发布预警信息等事情占用了邓承之的所有时间,他就没合过眼,直到9月2日下午,他交班了,回到家连饭都没吃,便倒头睡下。
“我一直都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哪怕再苦再累都想做到更细致更好一点。”邓承之说,身体虽然辛苦,但因为有了准确的预报,及时的服务,减少了灾害损失,预报工作得到了公众肯定,他的内心便得到了满足。
2016年1月13日至15日,第五届全国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在北京举行。由邓承之领衔的重庆代表队获得了团体第四、历史个例天气预报单项团体第一名、个人全能第四和第八的好成绩,这样的成绩是重庆参加全国气象行业技能竞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对于既是参赛选手、又是兼职教练的邓承之来说,那就当真是“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
邓承之从不抱怨,也不言辛苦,这一些皆因他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喜欢,他还在专研预报业务之外的时间里,成为了一名气象科普志愿者。
2017年3月15日早晨,邓承之早早地来到了铜梁实验一小科普宣传现场,查看多媒体是否正常,检查PPT是否还存在字词错误,神情严肃,不容一点怠慢。这次他要面对的是三百多名小学师生。
学生陆续进场,邓承之的表情变了,此时的他可一点儿都不严肃,越看越像一个大哥哥,笑容多了,言语之间更显温柔幽默。在邓承之的感染下,孩子们逐渐安静下来,时而抬头盯着邓承之的PPT,时而拿起手里的笔不停地在本子上写着。到了提问环节时,孩子们几乎都举起了手,场面好不热闹。
“做科普宣传就得这样,针对不同的对象要准备不同的科普讲解内容,配合适当的讲解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帮助人们学习到实用的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当问及邓承之做科普宣传,为何能如此吸引人时,邓承之说道,作为一个气象人,参与气象工作义不容辞,气象工作也需要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气象防灾减灾知识需要更为广泛的普及,所以不管是制作PPT还是在讲解的时候他都非常用心。
“不求最好,但求更好。”邓承之说,不管是做预报还是做科普,他肯定不能做到最好,但是也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更好,对得起自己喜欢的工作,也对得起组织给他的各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