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中国教育报头版聚焦 潼南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文明潼南2018-11-21 10:57

11月16日

《中国教育报》头版

以“教育成了区里的头等大事”为题

报道了潼南区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关情况

下面

随小编看看这篇报道吧

教育成了区里的头等大事

——重庆市潼南区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走进重庆市潼南区教委,映入眼帘的是简单的办公条件、局促的办公空间。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论是在潼南城区还是在乡村,一所所花园式的学校傲然挺立,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巍然屹立。

“钱先用来改善办学条件”“资源优先配置给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庄严承诺,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了潼南的大地上。

党政重视,创新五项制度——

“双督”成了“特效药”

“征地、资金、编制……”谈到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面临哪些难题时,潼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昌荣一一列举,“发展教育,绝非教育部门一家之事。”

但优先发展教育的承诺如何实现?潼南的答案是:创新五项制度,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教育优先地位。

以督查督办制度为例,潼南区把创建工作从教育督导室提升到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这个层面来督查推进,明确牵头区领导、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办结时间。

“我们把创建工作作为督查室的核心任务之一。”潼南区委督查室主任刘小菠介绍说,潼南区年终时把整改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把评价结果作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潼南区还创新了部门镇街全覆盖的组织领导制度,定期召开创建工作现场会、推进会、联席会、督办会和攻坚大会的定期研究制度,全体区级领导包片包镇包校的联系教育制度,政府主导、教委主抓、部门主责、镇街主体、学校主创的“五主”联动制度。

如今,各部门各镇街主要负责人着眼长远抓教育、带着感情办教育,每年都为教育事业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争做“教育书记、教育镇长”,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齐抓共管局面。

“教育是最长远、最根本、最普惠的民生。”潼南区区长王志杰说,潼南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通过高质量、高标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实现教育由弱变强、从“跟跑者”到“并行者、领跑者”的根本性转变。

提前谋划,坚持三个纳入——

学校成了学生最想去的地方

相比两年前,唐兵的底气和自信足了很多。2016年8月,他调任地处潼南区城乡接合部的哨楼小学任校长,任务是把哨楼小学改建成潼南小学,把学校办成政府规划的高新区的窗口学校。

“一开始,压力太大了。”唐兵坦言,学校只有10亩地,没有功能室、食堂、塑胶跑道,办学条件很差,班额最大的班超过70人。而让他舒了一口气的是政府的规划。

原来,学校旁的土地早已被纳入了教育用地。两年间,学校占地变成了34.7亩,一个功能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挺立在高新区,一下子解决了周边居民以及随迁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很多学生说,学校是他们最想去的地方。

潼南区教委副主任杨宇介绍说,三个纳入指的是教育事业发展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学校布局规划优先纳入城乡布局规划、学校基础建设优先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

潼南区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学校布局规划优先纳入城乡布局规划,优先留足学校建设用地,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优先征求教育部门意见。

近年来,潼南区加快推进产权证办理,115所学校取得不动产登记证;投入3.6亿元,完成多所学校的迁建、改扩建工程;征地57亩,为五桂小学等7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扩容。

未来,潼南区计划到2020年,投入8.98亿元,征地315亩,新建、改扩建15所城乡学校,新增校舍面积18.81万平方米,新增学位约13800个,彻底消除“大班额”。

提升质量,着力四个支撑——

全科教师成了“宝贝”

教育发展最核心的是教师。近年来,潼南区着眼于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打出一套教师队伍建设的“组合拳”。

最近,潼南区柏梓镇龙藏小学校长廖玉蓉很高兴,因为在她眼里,这个学期刚刚分配来的全科教师梅丰琴,俨然成了学校的“宝贝”。紧缺的语文、信息技术等主课教师,她全部胜任,甚至连书法、绘本阅读等拓展课她也能承担。

从2014年开始,潼南区在全市的统一组织下,试水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提前批录取、预留编制。今年首批39名全科教师毕业,分配到了全区30多所农村学校,为农村学校解决结构性缺编、学科不均等问题起到了“特效药”的作用。

潼南区教委人事科科长彭建华介绍说,明年将有50名全科教师毕业。这项政策的持续实施,将会为农村带来巨大的化学反应。

此外,潼南区还实施“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从2017年起,连续5年每年为教育系统引进至少100名硕士研究生。2018年通过引进和公招,新增本科学历以上教师342人,其中研究生147人,教师缺编和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得到根本性化解。

放眼全区,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潼南区着力实施“四个支撑”,除了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到位的人才支撑,还实施政策支撑,出台一揽子政策,变“收权”为“放权”,教育经费由区教委统筹管理,师资调配由区教委统一安排,人才招聘由区教委牵头负责,实现了人权、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实施财政支撑,始终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三个增长、一个比例”;实施工程支撑,着眼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装备配置工程等三大工程,制定智慧教育规划,建成11个创新创客实验室,建成潼南区教育云计算中心,全区学校实现教育网络优质资源共享。

在谈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潼南区委书记曾菁华信心满满地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区委、区政府下一步将狠抓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办学特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让孩子们不仅‘有学上’,而且‘上好学’。”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