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种沃柑 养肉牛竹台村民找到脱贫致富“金钥匙”

潼南网2018-12-27 10:13

本期主持 “我把土地流转给李小红发展沃柑产业后,又被老板返聘到基地里务工,管理果树,不仅有土地租金,还有劳务收入,一年收入有一万多元,比种庄稼强多了。”昨日,记者在米心镇竹台村采访时,贫困户蒋中礼对记者说。

沃柑基地 为贫困户带来增收希望

时值隆冬,记者在米心镇竹台村看到,灿烂的阳光下,集中连片种植的沃柑园里,林下种植着郁郁葱葱的窝笋,10余名村民冬闲不闲,正在给沃柑苗和窝笋除草施肥,搞好田间管理。

米心镇党委副书记肖杰告诉记者,近年来,竹台村9社村民李小红,与妻弟一直在外地做水果生意,经过打拼,两人虽然赚了个盆满钵满,但一直对家乡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在米心镇党政有关人员的动员和协调下,2017年,李小红与妻弟一起在本村承包土地230多亩种植沃柑。李小红告诉记者:“沃柑是一个晚熟杂交柑桔品种,果肉多汁味甜耐贮存,很受消费者欢迎。因为它和其它品种的柑桔错峰上市,价格一般都比较高,市场行情也看好。在第一年和第二年沃柑树还没有挂果的时候,我就在林下种窝笋等蔬菜,这样既可增加收入,又解决村民务工。”

今年竹台村驻村工作队邀请区农委和米心镇的农技人员,深入到竹台村沃柑种植基地,技术人员在基地现场仔细察看沃柑生长情况,对当前的果树栽培、田间管理进行指导,讲解沃柑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栽种技术要点,详细解答在沃柑田间管理过程中的疑难困惑,为沃柑基地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竹台村有10多户贫困户参与沃柑基地管理,务工村民每天有五六十元的劳务收入。现在,沃柑苗长势喜人,村民们也看到了增收的希望。“种沃柑一般要4年才挂果,第5年进入丰产期。”李小红说,“今后我还打算多流转一些土地,种植更多的沃柑,带动周边村民种植,一起走上脱贫致富路。”

肉牛养殖 为群众脱贫打开一扇窗

现年35岁的杨大兵是米心镇竹台村的一户建卡贫困户,其右手三级残疾,几年前在政府的帮扶下,发展了养牛产业,如今已走上正轨。他今年养的50多头肉牛品质不错,目前当地牛肉卖30多元一斤,预计杨大兵养殖的肉牛今年能卖上一个不错的价钱。

2001年,18岁的杨大兵不慎把右手摔成三级残疾,一夜之间,他从一名青春健壮的青年变成了一名残疾人。杨大兵家里经济条件一直比较差,其母腿部三级残疾,家里的生计全靠父亲一人。贫困户的帽子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也曾彷徨、无奈和焦躁。

米心镇扶贫干部知道后,上门给他宣讲政策,鼓励他发展产业致富,为他量身定制了养牛计划,还承诺帮忙解决土地问题、小额贷款、提供技术指导,并帮忙找销路。

杨大兵重拾人生信念。2015年,在米心镇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向银行贷款7万元,向亲朋好友借了近10万元,在竹台村10社流转土地5亩,修建养殖场养殖肉牛,吸纳贫困户蒋玉春、陈井明等常年在养殖场务工,每人每月收入约2000元。

在杨大兵和饲养人员的细心“伺候”下,“致富牛”长得毛皮发亮、膘肥体壮。2016年底,杨大兵的养殖场出栏13头肉牛,由于牛肉品质好,在家门口就被抢购一空,扣除成本,获纯利近4万元。

2017年初,在竹台村驻村工作队的鼓励和帮扶下,杨大兵扩大养殖规模,购进了40头肉牛进行养殖,收获颇丰。今年,他把规模扩大到50多头。如今这50多头牛长势良好,今年行情不错,前景看好,“丰收”在望。

“过上了好日子,我想娶个媳妇过美日子。”杨大兵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但实现了自力更生,还有了一定的存款,最近他正准备维修自己的住房,萌发了娶老婆过美日子的想法。

杨大兵说,自己家能够摆脱贫困,帮扶干部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经常来家里了解情况,不仅在精神上给予他很大鼓励,还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很大的帮助。

看到杨大兵通过养牛走上了脱贫增收路,米心镇竹台村的10户村民,也萌生了养牛增收的打算,他们有的已经“试验性”养了1头牛、2头牛,以积累养牛的技术和经验,这些村民打算,在今年春节,多买几头小牛,把它们喂养长大,将来有肉牛卖肉牛,有牛崽卖牛崽,增收致富没问题。

离开竹台村时,远远地看见袅袅炊烟从各家各户屋顶升起,记者相信村民们的日子也会蒸蒸日上,越过越好。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