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余家镇关龙村—— 发展花椒产业 全力脱贫攻坚

看万州APP2018-05-27 17:26

初夏时节,余家镇关龙村的800余亩花椒产业园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8万多棵花椒树沐浴着初夏的日光奋力生长着,树枝上的绿叶掩映着星星点点鲜绿的花椒,凑近一闻,鲜花椒的清香瞬间盈满鼻腔。

“村里现在发展了3800多亩花椒产业,经营模式有两种,其中800余亩是由6个产业大户承包的规模经营产业园,另外3000余亩则是退耕还林后的散户经营,大家都尽心尽力地照料着这些花椒树,希望能有好收成,你看,有的花椒苗开始挂果了。”行走在花椒基地里,关龙村村干部吴兴友向记者介绍。花椒苗是今年3月初栽植的,400余亩天知椒的产业园已经有少许挂果了,预计明年能正式投产,其他的九叶青花椒应该在后年也能正式投产,一棵树的初产量在4斤左右,按照现在的湿花椒收购价估算一下,收入也还是十分可观的。

记者看到,十几名村民正在产业园里进行除草施肥工作。“一大把年纪了,出门打工没得企业要,就家门口做点事情,一个月也能挣到零用钱,家里还能种点庄稼。”村民谢老伯告诉记者,花椒产业园从成立之初至今,其间的清杂、除草、栽苗、施肥及一些比较细致的管护工作都是村里的贫困户来务工。据介绍,这个产业园为前来务工的贫困户平均创收1500余元,切实发挥了产业扶贫的作用,树苗的茁壮成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入股到产业园和到产业园里务工了。

据了解,关龙村是全区1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前,村里延续着传统的家庭农耕文化,每家每户收入微薄,全村只有一条3公里的进村公路实现了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村里公路的真实写照,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各组渠堰多处垮塌堵塞,山坪塘蓄水能力弱,面对这样的现状,村子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选择了背井离乡外出打工,2014年7月年扶贫攻坚政策来了,十几口山坪塘整治之后保障了村里灌溉用水,农网改造使村民用电有了保障,杨柳冲水库和黄家沟水库整修后,当地村民们的日常饮水更安心,村里硬化公路又添了3公里。到了2017年,村容村貌、村民生活条件有了明显向好的改变。

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坡陡,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素质不高,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等诸多原因,关龙村农户的贫困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如何帮助村民进一步增收依旧是一个难题,2017年,关龙村被列为万州区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十个帮扶单位立即入驻关龙村,实施更有针对性的重点帮扶,帮扶单位和成员通过实地考察、研判分析,最终决定利用好关龙村幅员面积较大、森林资源丰富这一优势,积极引导农民把产业建设和退耕还林相接合种植九叶青花椒,让九叶青花椒种植成为支撑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通过余家镇农业服务中心多方考察对比,最终20余万株来自江津的花椒苗扎根在了关龙村的土地上。

产业助脱贫,余家镇扶贫干部向记者介绍了关龙村产业规划,“我们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参与重点贫困村产业建设,做到户户有产业。”同时大力扶持和吸引各种社会组织、重专大户积极参与,实行业主承包,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农民参股分红的方式,实现“公司加农户”、“基地带散户”的生产模式,使农业项目基地、业主、农民群众结为利益共同体,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后期,村里将加大农业实用科技推广和培训力度,制定扶贫培训规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切实加强贫困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适用人才,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脱贫致富的能力。

当前,关龙村的扶贫工程项目正陆续提上日程。正在实施的村内36公里人行便道硬化工程,切实解决全村村民出行难问题。准备新建的6个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大棚也已进行到土地流转阶段,采取业主自建、政府补贴的建设模式,建成之后的每个大棚占地960平方米,存栏量保证在200头左右,通过向村民收购青饲料,带动周边部分村民脱贫致富。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