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先虎全心全意 为患者服务19年
罗先虎正在查房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心脏骤停……这些急危重患者的救治都是在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30斤重的铅衣,少则半小时,多则数小时,一台手术下来全身湿透、疲惫不堪。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罗先虎从事临床工作19年,平均每月手术30台,连续8年没有休过一次公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挽救了数千名患者的生命,为数万人解除了病痛。
对待患者不忘初心
8月8日下午,记者见到罗先虎时,他刚为一位67岁的患者做完介入手术。下了手术台来不及喝水,他又走进了病房,查看患者的情况。“罗医生医术好,开始我还有点紧张,后来一点感觉都没有手术就做完了。”见到记者到来,64岁的文良友一个劲地夸奖罗医生。
今年42岁的罗先虎是重庆巴南区人,说起从医的初心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罗先虎的父母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在他6岁那年,妈妈生病到诊所去输液,结果才刚做完皮试,就晕倒了。妈妈的突然晕倒让罗先虎惶恐不已,他暗暗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学医,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减轻家人和他人的痛苦。
参加工作近20年来,医治过数万名病人,提起罗先虎,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入住他们科的患者30%都是“回头客”,慕名而来,都因为罗先虎对患者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始终没忘治病救人的初衷。
平均每天接诊50位患者,几乎每天都有手术,连续8年没有休过公休,罗先虎常年以医院为家,不管是周末还是放假,总能在医院看到他的身影。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医学事业,献给了患者。
万州到重庆不过两百多公里的距离,但放心不下患者的罗先虎最长时间有一年多没有回过家。去年,罗先虎的爸爸病重,妈妈一直希望他能回去看一看,但面对纷至沓来的患者,罗先虎回家的日子一拖再拖。“等我回去见到爸爸时,他已经不能言语也认不出我了。”这个说话做事雷厉风行的男子汉红着眼眶说,对家人他有太多的亏欠,但是患者更需要他,他不能抛下患者。
对待业务精益求精
2016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且双目失明的81岁的张婆婆,在家里经常莫名其妙地晕倒,家人带她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病窦综合征,医生告诉家属可以做手术,但手术风险很高,家属要考虑清楚。到底做还是不做,张婆婆一家犹豫不决。后来,张婆婆的儿子带她来到区人民医院找到罗先虎,希望由他来完成手术。面对患者家属的信任,罗先虎没有让他们失望,他认真研究病情,并制定了严密的治疗措施及手术方案,最终为张婆婆成功手术,且术后效果良好。
在精湛医术的背后离不开罗先虎对业务精益求精的高要求。2000年毕业后,他在重庆一医院普内科从事临床工作。随着临床工作的深入,罗先虎发现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很多问题不能解决,为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罗先虎选择考研,并专攻心血管疾病。
2010年,罗先虎作为心血管专业人才被万州区人民医院引进。来到万州后,罗先虎没有停下对学术的追求。2012年罗先虎又到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附属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在北京的4年里,罗先虎一头扎进学术的海洋,连大年三十都还在手术台上奋战。“有一年过年我记得很清楚,晚上做完手术后骑自行车回家,北京的冬天很冷,手被寒风吹得失去了知觉,路上又很滑,骑着骑着就摔倒了。当时整个右腿都青了,特别疼。”罗先虎说,一个人在异地,每天都忙得昏天暗地,但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很苦很累。而是恨不得一天24小时不休息,想要多学一点,想把先进的技术带回万州。
功夫不负有心人,罗先虎取得了国家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资质,并带回多项新技术,他独立开展的冠脉支架植入术、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肺血管介入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待生命执着不已
“哎哟,哎哟,我胸口好疼,疼得受不了了。”今年7月的一天,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在家人的搀扶下,满面痛苦地走进区人民医院。经检查该男子突发心肌梗死2个多小时,情况非常危急。罗先虎接诊后立即做出判断,必须马上手术否则患者将有生命危险。最终经过1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家属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而此时的罗先虎脱下30斤重的铅衣,已是汗流浃背。有人说,心血管介入手术是“拿命换命”,他们在手术台上帮助患者与死亡赛跑,自己却不得不长时间暴露在射线下,而这样的手术罗先虎平均每月要做30台。“有些手术可能很快就能做完,但有些复杂的手术一做就至少是3个小时以上。特别是夏天,我们不仅就像是在蒸笼里一样,而且还穿着铅衣长时间站着,有时候一天手术下来,腿都麻木了。”罗先虎说,生命是无价的,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坚守岗位,挽救患者的生命是自己的职责。
记者辛晨通讯员范福强文/图